小学语文课堂中架构学习任务群的有效途径
刘恩姬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城关小学 72550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发布,学习任务群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学习任务群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架构学习任务群,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有效途径
学习任务群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而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意味着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设计更多富有实践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架构学习任务群的意义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旨在通过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系且互相联系的学习任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方面,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通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架构学习任务群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学习任务群的目标
根据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习任务群被科学而系统地划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一划分不仅体现了对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阶段性认识,也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和指导。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着眼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能力培养,包括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和基础写作等内容。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如正确的书写姿势、基本的阅读技巧以及简单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字词听写、朗读比赛、基础写作练习等,教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则侧重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涵盖深度阅读、批判性思维训练、创意写作和口头表达等方面。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意写作等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语言运用中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跨学科学习能力。这一任务群包括经典文学赏析、跨文化交流、信息技术融合等内容。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如经典文学作品研读、跨文化主题演讲、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融合项目等。通过这些任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提升跨学科学习和信息筛选整合的能力。
(二)关注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在学习任务群的实施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语言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教师需精心构思,将学习任务群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创造出既真实又富有吸引力的情境。以购物为例,教师可以模拟一个超市购物的场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店员,进行商品询问、价格比较、购买决策等实际交流。这样的情境不仅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还能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购物中常用的词汇、句型和交际策略,如询问商品信息、表达购买意愿、进行价格协商等。同样,在旅行情境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旅行相关的任务,如制定旅行计划、预订机票酒店、了解当地文化习俗等。学生需要在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信息搜索、决策制定和沟通交流,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筛选、问题解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创设这些情境时,教师还需注意情境的真实性和多样性。真实性意味着情境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能够在熟悉的场景中自然而然地运用语言。多样性则要求情境应涵盖不同的主题和场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和交际体验。
(三)设计结构化教学活动
结构化的教学活动是学习任务群得以有效实施的核心要素,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学习任务群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时,需深刻理解学习任务群的本质要求,确保每一项活动都紧密围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这一中心目标展开。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任务群中,教师设计的活动不仅要覆盖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更要激发学生的创意表达和批判性思维。朗读活动,作为初步接触文本的环节,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感受文学语言的韵律美,同时加深对文本情感色彩的理解。随后,想象活动则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填充文本中的留白,增强对文本情境和人物性格的感知。描述活动则是学生将个人理解转化为语言表达的过程,它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创编活动成为了学生将所学内化并创新输出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基于原文进行续写、改写或创作类似主题的新故事,这不仅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检验,更是对其创造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深度激发。通过创编,学生不仅要深入理解原文的结构、风格和主题,还要融入个人的思考和创意,使作品既保留原文精髓,又彰显个人特色。
三、结语
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任务群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注重引导与启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立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究[J].名师在线,2025,11(04):54-56.
[2]杨明娟.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5,(03):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