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R技术赋能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

蒋小盼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8

2023年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于MR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创新性研究,项目编号:X2023005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增强现实(AR)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探讨了AR技术如何赋能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通过可视化课程内容、构建虚拟实验室、辅助故障诊断训练及增强课堂互动与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AR技术的引入,不仅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安全的实验与故障排除训练平台,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AR技术;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

在当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关专业技术的教学也面临着与时俱进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面对新能源汽车这一复杂、多变的技术体系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操作能力不足等问题。AR技术的引入,通过将虚拟信息与现实环境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因此,文章重点探讨AR技术在新能源汽车课程中的应用,提出具体实践策略,旨在提供教学参考和指导。

一、AR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增强现实(AR)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现实环境相融合的技术,它通过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图像、声音或其他感知内容,与现实世界实时互动,呈现出增强后的现实体验。与虚拟现实(VR)不同,AR技术并不完全替代现实世界,而是借助设备(如智能手机、AR眼镜或平板电脑等)将虚拟元素叠加到用户视野中的现实场景上,从而实现虚拟和现实的无缝融合。AR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步骤:首先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或其他设备捕捉用户所处的物理环境,获取实时的空间数据;然后,计算机系统利用图像识别、位置追踪和空间建模技术,对虚拟元素进行准确定位和渲染;最后,经过实时处理,虚拟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呈现在用户的视野中,从而实现虚拟与现实的互动和增强[1]。

AR技术具备多种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使其在教学、工业、娱乐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一,AR的互动性非常强,能够让用户在与现实环境的交互中,实时获取虚拟信息或进行操作。例如,在AR的辅助下,学生可以在真实场景中与虚拟模型互动,从而增强学习的参与感与效果。其二,AR的沉浸感,使得信息呈现更加直观和生动。在传统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理解,而AR能够通过图像、动画等方式,形象地展示复杂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内容。其三,AR还具有灵活性和实时性,能够根据不同环境、需求和用户的反馈,实时调整内容呈现。比如在技术培训或维修过程中,AR能够通过虚拟图层实时展示具体操作步骤或故障诊断信息,帮助操作人员快速应对问题。

二、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新能源汽车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主。课堂教学通常通过讲解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与技术原理。课程内容涵盖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性。实践环节则以实验室教学为主,学生通过操作测试设备、进行零部件拆解、组装和调试等环节,实际感知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应用。然而,这种传统模式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且实践环节的受限往往使得学生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存在一定不足。部分学校因缺乏先进设备或资金支持,难以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这使得学生在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时面临一定的困难[2]。

新能源汽车课程的教学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首先,新能源汽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技术和新型组件层出不穷,教材和教学内容难以与时俱进,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需求,这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其次,传统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学生更多依赖于书本知识和教师的讲解,而缺乏对实际技术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操作体验。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单纯的理论学习,难以让学生获得全面的技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最后,还面临着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新能源汽车教学需要较为复杂的设备和高昂的成本,但许多院校无法提供充足的实验设施和实训平台,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受到制约,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

三、AR技术赋能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的实践策略

1.课程内容的可视化

在新能源汽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新能源汽车的复杂构造与工作原理,这一直是教师面临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依赖于文字、图表以及模型等工具,但这些方式对于一些复杂的技术细节和动态过程的展示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AR技术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实践策略。利用AR技术,可以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理解深度。具体而言:第一,AR技术能够借助智能设备(如平板、手机或AR眼镜等),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中,实时展示新能源汽车的各个部件及其工作原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AR设备将新能源汽车的内部构造、动力系统、电池模块等核心组件的虚拟模型展示在课堂上,学生只需使用设备扫描汽车模型或相关图纸,便能看到每个部件的详细信息,包括其结构、功能和工作过程[3]。例如,在展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时,学生可以通过AR看到电池的内部结构,了解电池的充电过程、放电过程、能量转化机制等,甚至能够模拟电池的充电状态和电压变化等动态过程。第二,AR技术还能够将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动态化呈现。比如,在讲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时,教师可以通过AR技术呈现电动机从启动到运转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电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运作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把握技术细节,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此外,利用AR技术,教师还可以设计交互式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例如,学生可以通过AR系统与新能源汽车的虚拟模型进行交互,进行虚拟拆解与组装操作,学习如何正确识别和理解各个部件及其功能。这样,学生不仅能从视觉上看到知识点的呈现,还能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2.虚拟实验室的构建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教学中,实验环节一直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部分。然而,受限于设备成本、实验场地、实物维修等因素,传统实验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全面、深入的技术训练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AR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室,成为提升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种创新手段。利用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实验操作,体验与真实实验几乎相同的学习效果,从而打破了现实教学资源的限制。具体而言:第一,虚拟实验室利用AR技术将实验操作虚拟化,学生无需实际接触复杂昂贵的实验设备,便可使用AR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AR眼镜等)进入虚拟实验环境,进行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实验与模拟操作。例如,在学习电池技术时,学生可以借助AR设备进行虚拟电池的充放电实验,这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状态变化,还可以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电池性能测试,如高温、高压、短路等情况的测试,从而了解电池的安全性和工作特性。虚拟化实验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不受实验条件和设备限制,多次进行操作练习,反复探索和验证各种实验结果,提升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4]。第二,基于AR技术的虚拟实验室,能有效模拟新能源汽车维修、调试等复杂操作,尤其在一些高风险、高技术要求的实验中,虚拟实验提供了极大的安全性保障。例如,在讲解电动机故障排除时,学生可以借助AR技术模拟电动机的故障状态,如电机失效、电控系统异常等,系统会引导学生利用虚拟环境中的工具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操作。学生不仅可以观察到故障产生的原因,还可以通过AR设备实时获得专业指导,了解如何诊断问题、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此外,虚拟实验室的构建还有助于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深度理解。通过AR虚拟实验,学生能够对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进行互动式探索,比如电控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等的工作原理和调试过程,这使得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能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实时故障诊断与解决

在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与故障排除中,故障诊断能力是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传统的故障排除训练,往往依赖实际设备或故障案例,受制于设备的可用性、故障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安全风险等因素,学生很难全面、系统地掌握故障诊断的技能。而AR技术的引入,为故障诊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利用AR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时故障诊断与解决方案的训练,这既能在模拟环境中消除安全隐患,又能够增加多样的故障场景,促使提升学生的故障排除能力。主要应用体现在:第一,AR技术通过将虚拟故障场景叠加到现实环境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实时、互动式的故障诊断与处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AR设备(如AR眼镜、智能手机或平板等)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扫描,系统会实时显示虚拟故障信息,并且将故障现象与可能的原因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电控系统的故障排除时,学生借助AR技术扫描电控系统的模型,系统会自动模拟出电控系统的某一故障状态,如信号丢失、电压不稳定等。学生可以通过AR界面查看故障的具体表现,分析故障的根源,并根据系统提示的解决方案进行操作。采取这种实时的故障诊断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使学生能够在没有实际故障发生的情况下,模拟不同类型的故障,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与解决。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安全地进行故障排除,还能获得即时反馈,快速纠正错误并改进操作。通过这种反复练习,学生的故障诊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第二,AR技术还能够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提示。例如,在学生进行故障排除时,如果出现错误操作,AR系统会实时显示警告,并通过语音或文字提示纠正学生的操作方法。这种即时反馈机制,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技术的理解,还能在操作中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AR技术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增加多样化的故障场景,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新能源汽车的故障种类繁多,且不同故障的表现和处理方法各不相同。利用AR技术,教师可以设计多个故障场景,模拟电池、电动机、电控系统等不同部件的故障状态,学生可以在多种虚拟故障情况下进行诊断与处理。通过多次模拟训练,学生就能够积累丰富的故障排除经验,提高应对复杂故障的能力[5]。

4.增强互动与合作学习

在新能源汽车课程的教学中,传统课堂模式往往侧重于教师主导的讲解和学生被动学习,这种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AR技术的引入提供了极大的潜力,能够将课堂教学转变为更具互动性和合作性的学习过程。AR技术能够将虚拟信息与现实世界无缝融合,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够看到教师所讲解的抽象知识,还能够与虚拟元素进行互动。例如,学生可以使用AR设备扫描汽车模型,实时查看每个部件的功能和结构,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组装、拆解或调试操作,这种互动性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让学生在操作中直观理解技术原理,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此外,借助AR技术还能够设计小组合作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整个新能源汽车系统拆解为多个模块,如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学生分组进行研究与操作。运用AR设备,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协作完成模拟实验或故障排除任务。AR会为每个小组提供虚拟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在合作过程中能够正确进行操作,并在出现问题时提供即时反馈。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理解,还能提升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结语

总之,通过引入AR技术,新能源汽车课程的教学得到了有效创新,不仅提升了课堂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感,也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AR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直观、灵活的学习平台,帮助其掌握复杂的技术原理和实际操作技能。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AR在新能源汽车课程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必将推动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竞一, 汪随风, 王国栋. 基于VR/AR的汽车装调类课程教学案例[J].电子技术, 2020,49(10):192-194.

[2]李静. 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用实例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 2022,(17):120-122.

[3]周定武. 基于VR/AR技术的高职汽车专业课教学平台开发与实践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6(17):162-164.

[4]邓椿志, 李舒亮. AR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汽车测试报告, 2023,(09):124-126.

[5]方镕城. 信息化手段在新能源汽车故障实训教学中的运用[J]. 汽车维修技师, 2023,(1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