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

作者

马怀美

寻甸县民族中学 6552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于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举措紧密贴合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与趋势。通过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还能促进深度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意识;策略

问题意识如同火花,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焰,也是驱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强大动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在于教师需要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敢于质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探索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学生。

一、问题意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一)激发物理学习动机

问题意识是物理学习中的关键,它像一把钥匙,开启知识的大门,引领学生深入物理世界的奇妙之旅。

以“万有引力定律”为例,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会好奇:天体间为何存在引力?这种引力的大小受何影响?这个定律是如何被发现的?他们可能会主动寻找资料,甚至动手做实验来验证。正是这些问题,推动着他们不断前行,深入理解定律,同时享受探索的乐趣。反之,问题意识较弱的学生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往往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记住公式和定律,而不去思考其背后的原理。他们可能会觉得定律复杂难懂,进而产生畏难情绪,逐渐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还会让他们错过物理中许多精彩的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激发其物理学习动机至关重要。只有当学生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他们才会主动探索未知,享受物理学习的快乐。

(二)促进物理创新思维发展

物理学,这一不断突破创新的科学领域,其发展动力源自科学家们的问题意识。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样至关重要,它是激活创新思维的催化剂。

在“电磁感应”探究课上,教师摒弃了传统的理论讲解,设计了丰富的实验环节。学生们亲手操作,目睹了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磁铁移动引发灯泡亮灭等奇妙现象。这些现象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他们纷纷提出疑问:“磁铁移动为何能产生电流?”“电流大小受何影响?”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主动出击,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甚至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猜想。他们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不断尝试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寻找答案。有的学生甚至萌生了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作简易发电机的念头,并在课后付诸实践。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们不仅深入理解了电磁感应的原理,更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讨论找到答案。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植根实践经验,构建生动教学情境

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深知,单纯的知识传授已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如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面对课堂沉闷、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教师们必须创新教学设计,以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为钥匙,打开学生问题意识的宝库。强化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激发学生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的关键策略。

以“万有引力定律”为例,教师不必急于阐述复杂的公式和理论,而是可以从一个简单却富有深意的自然现象入手——苹果落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手持一个苹果,轻轻放手,让学生亲眼见证苹果竖直下落的瞬间。随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苹果总是竖直向下落,而不是斜着或向上飞呢?”这样的引导,不仅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思考万有引力的存在和作用,将抽象的物理定律与生活中的直观现象相结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了物理的本质。

(二)精设课堂疑问,构建思维桥梁

步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旅程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积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正逐渐趋于成熟。在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关键,需要教师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引导策略,以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

以高中物理中的“牛顿第三定律”为例,直接要求学生自主提问可能让他们感到困惑。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来巧妙设置启发性问题。实验是这样的:教师准备两辆小车,并在它们之间连接一个弹簧。当两车被压缩弹簧后释放,它们会迅速向相反方向弹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辆小车会向相反方向移动?”“弹簧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果改变弹簧的弹性系数或者小车的质量,实验结果会有何变化?”这些问题不仅贴近实验内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问题,如:“牛顿第三定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能否举出一些实际例子来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这样的问题设置,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定律的理解,还能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提问,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革新实验教学,全程融入问题意识培养

物理学,作为实验科学的典范,在培育高中生的问题意识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为了最大化这一优势,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实施实验教学,确保在每个环节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理论讲解,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随后,在实验准备阶段,教师可以提问:“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如何确保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设计的关键要素,如碰撞的弹性程度、测量工具的精度等。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设置问题,如:“为什么我们在测量速度时要选择无初速释放小球?”或“如果碰撞不是完全弹性的,实验结果会怎样变化?”这些问题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步骤,还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在实验数据分析和结论得出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更多反思性问题,如:“我们的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有多大差距?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或“如何改进实验设计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这些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激发了他们持续探索物理世界的热情。

(四)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提问勇气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为了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提问勇气,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

以“电磁感应”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科普视频,展示电磁感应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车的运作原理、无线充电技术等。这样的导入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激发了他们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好奇心。随后,在理论讲解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将复杂的物理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将电磁感应比作“磁场的舞蹈”,当磁场发生变化时,就像舞者随着音乐节奏起舞,而感应电流就是这场舞蹈的“观众”。这样的比喻不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还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实验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如“法拉第笼”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电磁屏蔽的神奇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如“为什么法拉第笼能屏蔽外部电场?”或“如果改变实验条件,结果会怎样变化?”这样的实验和问题设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提问勇气和探索精神。

三、结语

问题意识是推动学生物理创新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不竭源泉。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勇于挑战既定观念,从而在思考与实践中不断催生出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通过不断地质疑、探索与验证,学生的物理创新思维得以激发,科学探究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峥.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3(27):71-73.

[2]谢维军.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3(17):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