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构建策略

作者

王光祥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乔甸镇大罗完小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小学数学教学正逐步由单纯的知识灌输向全面的能力培养转型,探究式学习模式凭借其独特魅力,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问题设计的精妙性、合作组织的多样性以及成果展示的丰富性三个维度,深入剖析如何高效实施探究式学习,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助力他们实现从“被动学会”到“主动会学”的华丽蜕变。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构建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广阔天地里,传统讲授模式往往难以精准对接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深度探究的内在需求。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凭借问题导向的引领、协作学习的催化以及展示平台的搭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本文聚焦于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构建,旨在为教师提供一套切实可行、富有创意的教学指南,引领学生学生在探究中实现数学思维的锤炼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一、构建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价值意义

(一)点燃学习热情,锻造探究技能

探究式学习通过构思新颖且饶有趣味的问题情境,点燃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分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策划一场“小小烘焙大师”体验活动,让学生亲手模拟制作蛋糕或披萨,并将其均匀切割成若干份额,通过亲身实践,更直观地领悟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而显著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深化知识领悟,强化核心素养

探究式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主探索、分析与解决问题。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场“小小建筑师”创意大赛,让学生利用纸板或积木搭建一座迷你城市。学生需亲自设计房屋、桥梁与道路,并精确计算它们的面积、周长及体积。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思维框架,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

(三)促进团队协作,培育综合素养

探究式学习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生在探究历程中需与同伴交流思想、分享成果,并通过协商达成共识。以“统计”的教学为例,教师可组织一场“校园小侦探”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调研校园内的热门议题,如“最受欢迎的课外活动”或“食堂最畅销的菜品”,通过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会倾听、表达与反思,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石。

二、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构建策略

(一)利用问题驱动,强化探究意识

问题,作为探究活动的灵魂,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源泉。巧妙设问能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他们的探索欲望。以“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为例,教师可先抛出问题:“一个笼子里混有鸡和兔子,它们共有一定数量的头和腿。若我们不知鸡兔各有几只,仅凭头腿总数,能否推算出它们的数量?”这一问题如磁石般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随后,教师可进一步设问:“假设笼中全是鸡,腿的总数会是多少?与题目所给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差距多少?这些多出的或少掉的腿与兔子有何关联?我们能否通过调整鸡兔数量的假设,逐步逼近正确答案?”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简单假设出发,运用逻辑推理与逐步逼近的方法,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案。当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与提升,将学生的探究成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帮助他们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推动他们主动思考,又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使课堂焕发无限生机。

(二)组织合作学习,深化探究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对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能力的束缚,教师应灵活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匠心独运地设计一系列既富探索性又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圆”的教学内为例,教师可分发给学生各式各样大小的圆形纸片,鼓励他们亲自动手测量每个圆的周长与直径,通过亲身实践与数据分析,逐步引导他们领悟“圆的周长恒等于其直径的π倍”这一核心性质。紧接着,教师可设定一个特定的半径或直径参数,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携手设计并创作蕴含多个圆的精美图案,同时精确计算并清晰标注每个圆的周长与面积,以此深化他们对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巧妙融入生活实例,如探讨车轮半径与行驶距离之间的微妙联系,引领学生将圆的周长公式巧妙应用于现实生活场景,进而锤炼他们的数学建模与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身边的圆形物体,共同探究圆的对称之美与和谐之感。通过这一系列紧密相连、循序渐进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得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火花,助力他们更加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提供展示平台,促成探究习惯

探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时间的积淀与有效的支撑体系。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若仅聚焦于探究任务的布置,而忽略对学生探究成果的深入讨论、细致解析或精彩展示,往往会削弱学生的探究激情,使他们逐渐失去热情。因此,教师不仅要匠心独运地设计探究活动,还应积极构建展示平台,激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分享探究途中的心得体会,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为例,授课过程中,教师可精心策划一系列兼具挑战性与趣味性的探究活动,诸如引导学生亲手制作不同规格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通过实践测量与计算,掌握其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或者设定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一款能最大化利用空间的书架布局,要求巧妙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组合,促使学生踊跃参与探究。然而,探究活动的价值不应止步于任务的完成。教师应当在探究环节告一段落后,精心安排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环节,例如定期举办“几何小能手”分享盛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模型作品、计算过程、设计理念等;或者组织小组间的“几何创意大赛”,鼓励学生携手合作,将探究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富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通过这些精彩纷呈的展示活动,学生将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从而更加热衷于深入探究,形成积极向上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精心构建,不仅为学生搭建了自主探索与团队协作的桥梁,也为教师探索教学创新开辟了新径。通过问题导向的精准设定、协作学习的深度融入以及展示平台的精彩呈现,学生得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数学的理解,逐步养成探究的习惯,为成长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王亚辉.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8):146.

[2]左小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C]//教育发展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