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作者

黄振虎

泸西县午街铺镇雨洒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数学生活化教学强调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策略

引言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数学生活化教学则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真实性原则强调教学内容和情境必须源于真实的生活。数学知识应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不能是虚构或脱离实际的。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可以引入建筑设计领域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图形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这样的教学内容真实且具有实用性,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真实可信。比如模拟购物场景,商品价格、折扣等都应符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况。

(二)适度性原则

生活素材的引入要适度,不能过度追求生活元素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虽然可以结合生活实例,但不能让生活实例过于繁杂而掩盖了概念的本质。教学难度的设置也要适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把握好适度性原则,能使数学生活化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三)开放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时,如安排家庭旅游行程,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通方式、住宿选择和景点安排,制定出多种方案,并通过数学计算和分析比较各方案的优劣。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素材选取缺乏针对性

传统的数学生活化教学在选取生活素材时,往往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的考虑。教师可能只是简单地将一些生活现象引入课堂,而没有深入分析这些素材是否适合本班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生活背景。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引入城市高楼大厦建设中的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素材,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他们难以产生共鸣和兴趣。

(二)教学过程中数学与生活的融合不够深入

在传统教学中,虽然教师试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但往往只是表面的结合,没有真正实现深度融合。例如,在讲解数学应用题时,只是简单地将题目背景设置为生活场景,而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却没有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究。学生只是机械地套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没有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和价值。

(三)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和利用不足

传统的数学生活化教学往往侧重于向学生传授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挖掘和利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这些生活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对物体长短的直观感受,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经验,导致学生在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一)利用生活场景导入数学知识

生活场景是学生熟悉的环境,利用生活场景导入数学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在课堂上布置一个小型的“超市”,摆放一些常见的商品,并标上价格。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进行购物和收款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会计算商品的总价和找零。通过这样的生活场景导入,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如怎样选择最划算的商品组合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一次关于班级同学兴趣爱好的调查活动。学生需要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制作统计图。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调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其他类型的实践活动,如测量校园内建筑物的高度、计算家庭每月的水电费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挖掘生活素材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素材,将其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现象,如电梯的上下运动、风扇的旋转运动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平移、旋转等图形运动的概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如纸片、小棒等,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图形运动模型,进一步加深对图形运动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广告、商标、建筑等素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元素,如对称图形、比例关系等,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四)引导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家庭每月的支出情况,并计算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数据,提出一些合理的节约开支的建议。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他们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结束语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让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将生活元素巧妙地融入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仁义.浅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育与创新融合》研讨会论文集(三).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安居镇安平小学校;,2023:3.

[2]齐侠.试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6):158-160.

[3]明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5):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