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等职业学校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实践研究

作者

先丽莉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英语作为中职学校的重要学科,不仅是语言学习的工具,也是跨文化沟通与国际理解教育的载体。本文通过分析中职英语学科中的国际理解教育融入策略,探讨如何通过英语教学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国际理解教育;中职英语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跨国交流日益频繁,人才的国际化背景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成为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此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教育手段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文化包容性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特别是在中等职业学校这一基础教育阶段,如何通过学科教学尤其是英语课程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课程内容的调整与优化

中职英语课程的传统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语言技能的培养,如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理解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职英语课程应当在原有语言技能的教学框架下,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优化,加入具有国际理解意义的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1]。教师应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具有跨文化意义的材料,包括各种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社会现象等相关内容。这些材料可以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纪录片等,通过让学生接触不同文化的文本和媒介,帮助他们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篇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文章,讲解美国的历史背景,并结合英语语言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美国文化、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基础知识。也可以选择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文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特色,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文化的节庆活动,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为了让学生真正感知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多样化的视听资源,如国际新闻、国外纪录片、电影片段等,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不同国家的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渗透英语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相关视频,讲解全球气候问题的紧迫性(urgency),以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措施(measures)。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与环境和气候相关的英语词汇,如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global warming(全球变暖)和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还能够扩展他们的国际视野,了解全球性挑战(global challenges),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社会参与感。

二、文化比较与互动教学

文化比较与互动教学是促进学生跨文化理解和增强国际视野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更应注重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与尊重。通过文化比较,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中潜在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差异,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全球化视野。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文化比较的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习俗、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化的多样性[2]。如,在介绍西方节日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圣诞节和感恩节的起源、传统活动和庆祝方式,使学生理解这些节日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性。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方的圣诞节以“送礼”和“家庭团聚”为主,而中国的春节则更注重“家庭团圆”和“敬老尊贤”。这种对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虽然文化习俗不同,但许多节日都表达了人们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各自文化中不同的社会价值观。通过这种跨文化的比较,学生不仅能够增加文化知识,还能通过分析差异和共性,培养更加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教师还可以邀请外籍教师或通过线上平台与外国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如,可以组织一次与外籍教师的在线讲座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有机会通过与母语人士直接交流来体验真实的语言和文化环境。在这种互动中,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更深入地了解外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跨文化对话的主题,如“你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或者“你认为如何在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中与别人建立友谊?”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在互动中了解外国文化的多样性,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观点。

三、评价机制的改进

在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的英语考试和单纯的语言测试已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跨文化素养与国际理解能力。因此,改进评价机制,使其更加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国际理解教育中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新的评价机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应涵盖文化理解、跨文化沟通能力、全球责任感以及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3]。教师应设计多维度的评价标准,涵盖语言、文化理解、跨文化交流等多个层面。除了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进行评估外,还可以通过考察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文化差异的认知以及在实际跨文化情境中的表现,更全面地衡量学生的国际理解水平。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项目、跨文化互动活动、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展示他们在理解和运用不同文化知识方面的能力。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激励学生更加注重跨文化素养的培养,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跨文化沟通技能。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也应纳入评价范围。如,学生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全球性议题讨论等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综合评分。这不仅仅是对语言能力的评价,更是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语言与文化知识、解决跨文化交流中问题的能力的评估。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锻炼语言能力,还能加深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并在全球视野下培养责任感和参与意识[4]。

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通过将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其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视野。通过探讨英语学科的国际理解教育渗透策略,提出了具体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希望为中职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随着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和学校应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体验。

参考文献:

[1]刘燕玉.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目标与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2(23):193-195.

[2]傅妍.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英语"文化回应教学"实践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3):79-82.

[3]徐妍.新时代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在中职英语课程中的新探索[J].中外交流,2019,26(20):18-19.

[4]王蕾.探索中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J].知识文库,2024(6):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