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个性化分层练习的有效途径
古丽奴尔·艾合买提
新疆拜城县赛里木镇卡拉冬博拉克小学 842312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题海战术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数学教学活动,使教师需考虑新的教育形式。在传统小学数学课程上进行优化,并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分层练习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热情。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思考,首先简要分析了个性化分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的作用,其次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个性化分层练习的相关举措。以期对教学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个性化分层练习;有效途径
引言: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来讲,“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且能够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还应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课程的探究,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实施个性化分层练习的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利用“分层作业练习”以及“思维挑战训练”等,在学生学习完基础部分知识后,让其利用“自我挑战题”等,增加学科难度,供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并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个性化分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的作用
(一)加强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以个性化分层练习的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数学资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挑选数学练习内容[1]。另一方面,还能结合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让学生遵循个体的发展规律及需求,形成有个性的思维模式,实现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2]。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讲解期间,教师可以根据第2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内容,结合教材“口算除法”中“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带领其回顾乘法内容,然后再展开讨论;而基础较好学生,则可直接以列除式的方式,完成解题。确保学生能够形成个性化的数学解题思维,加快学科素质教育发展。
(二)调动学生学科学习热情
教师通过分层练习的方式,可以结合学生之间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挑选练习题[3]。而且,还需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实现对学生的减负。此时,教师可以高效结合生活场景,在课堂中融入使用与生活相互契合的教材内容,以增加本堂课的趣味性。确保学生可以更愿意去分析练习题目,以此种个性化分层练习的方式,深入解题过程并针对于成果解决的问题,调动自身对学科的学习热情。既可以避免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练习时产生畏难心理,又能提高当前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个性化分层练习的相关举措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加强设计分层练习内容
教师以个性化分层练习的方式,可基于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学习水平等,为学生划分层次。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教师不再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课内外联系。而是通过分层练习内容的设计,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优先设定教学目标。在课前进行预习分层并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以丰富分层练习内容。
首先,教师应关注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状态,通过教学目标的确认,将教材重点以及难点内容进行整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减轻学习负担。其次,教师还应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一定的学科素养培养空间,让学生不会降低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此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吸引学生的目光并利用个性化练习活动,带领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工作,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目的。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4章《两位数乘两位数》内容讲解时,教师可将数与代数作为教学重点。结合教材内容,以线上和线下渠道的配合方式,实现对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如根据“16可以分成10和6,10x3=30,6x3=18,30+18=48。”中的内容,借助线上渠道,在课堂中融入与之相关的动画短片或者图片、视频类型的应用题,让学生了解教材内容是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然后,依靠线下渠道,引导学生明确解题动机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确保已经掌握乘法运算技巧的学生,可以在此期间多接触此类练习题。而只掌握乘法概念,但是运算能力欠佳的学生,则无需进行高难度的练习,而是结合教材中的实际问题,如做一做中的“11x5=(),14x4=(),15x6=()”等,确保学生不会出现马虎的情况,降低练习难度并保证学生可以充分掌握乘法分配律并理解运算的规则。
(二)教学提问的分层,帮助理解问题深度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更应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其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及提出问题,让教师能够以分层练习的方式,将“问答”融入到课程中,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增强个性化分层练习教学的实时有效性。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5章《面积》的难点为几何与图形,教师为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几何与图形,可在以往所讲解的图形知识基础下,带领学生观察身边的图形事物,复习与几何与图形相关的内容。利用提问的方式,展开个性化的分层练习活动,以实现对学生数学图形思维的培养。一方面,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对比正方形与长方形提出:“哪个图形的面积更大?应该选择哪种方式来度量?”等问题。通过项目式教学的方法,引入问题并帮助学生掌握本堂课的重难点。或者,根据学生的人数,为其设置小组,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展开讨论。然后,告知学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让学生通过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等,让学生验证教师的提问并引导其得出正确的答案。另一方面,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变式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考过程。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促使其数学思维能够被有效激发。通过教学提问的分层,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深度并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数学作业的分层,提高个性化分层练习效果
对于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来讲,其属于课堂内容的一种延伸与补充,更可以提高教学活动质量,所以,教师也应加强对数学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适当的增加或降低习题难度,有效增强学生自信心。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6章《年、月、日》内容讲解学习间教师可让学生了解年、月、日属于常用的时间单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数学能力较为基础的学生,预留教材“做一做”中的练习;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需注重课程内容的延伸,使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书本中的知识,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增加拓展训练题的应用,如:“你18岁时是闰年还是平年?”或通过应用题如:“排球比赛在19时30分开始,结束时间为21时45分。请问本场比赛一共进行了多久?用分钟表示”等,让学生根据本章节内容,进行课后应用题的解答活动。如此,教师则可采用个性化的分层练习,让学生既掌握了基础数学知识,又可以以小组的模式,在课堂汇总进行讨论。加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让其保持保量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后作业。
结语:综上所述,教师将个性化分层练习模式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有助于学生调动自己的学习热情,增强数学思维意识,帮助教师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对其的分层指导。同时,教师为提高个性化分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需要采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加强设计分层练习内容;教学提问的分层,帮助理解问题深度;数学作业的分层,提高个性化分层练习效果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晶晶.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个性化分层练习的有效途径[J]. 试题与研究, 2023, (35): 142-144.
[2]辛鹏.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个性化分层练习的有效途径[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 (17): 132-134.
[3]林萍.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个性化分层练习的有效途径[J]. 教师, 2022, (11):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