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统整视角下基于文化意识培育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陈玲
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实施,我们愈发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培育的重要性。文化意识不仅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鉴赏,更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和态度。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关键期。而英语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承载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文化意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引言:
在单元统整的教学理念下,我们将每个英语单元视为一个完整的文化,通过深入挖掘单元主题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将语言学习与文化认知紧密结合。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知识,更能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感知和认同,进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许多小学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过分聚焦于词汇的积累和语法规则的讲解。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阅读材料。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却忽视了阅读理解的本质——获取信息。阅读理解不仅仅是关于词汇和语法的简单堆砌,更是关于从文本中提炼、分析、理解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们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去记忆单词和背诵语法规则,但他们在面对真实的阅读材料时,却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他们可能能够识别出单词的意思,理解句子的结构,但却无法有效地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对阅读材料整体的理解和把握。
(二)教学模式过于模式化
一些小学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陷入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缺乏必要的创新和灵活性。他们往往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机械地复述和讲解单词、句子,而忽视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探索。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的机会。课堂氛围在这种模式下变得沉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难以被激发。长期下来,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削弱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面对这样的挑战,教师需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框架,引入创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使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同多彩的画卷,每个画面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和深度。然而,一些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他们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试图将同一套教学模式应用于所有学生。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都各不相同。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教学内容的难度过高而感到力不从心,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进而产生挫败感和焦虑感。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这种统一的教学方式则可能让他们觉得缺乏挑战和新鲜感,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甚至可能阻碍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二、基于文化意识培育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单元统整教学不仅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通过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学生可以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种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基于文化意识培育的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当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不同文化时,他们会发现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工具,更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这种发现会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单元统整教学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单元统整视角下,教师可以将多个相关的话题或主题整合到一个单元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英语知识,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同时,文化意识的培育也可以与语言知识的教学相互融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提升文化意识,基于文化意识培育的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现象和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化意识培育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一)整合单元主题,融入文化元素
在“节日”为主题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整合各种节日的文化背景,使英语教学充满活力和深度。例如,针对中国的春节,教师可以介绍贴春联、包饺子、放烟花等传统习俗,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英文材料,了解这些习俗的英文表达和文化内涵。同样,对于中秋节,教师可以讲述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以及嫦娥奔月等中秋传说,让学生在领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在介绍西方节日时,如圣诞节和万圣节,教师可以结合节日的庆祝方式,如圣诞树、圣诞老人、万圣节南瓜灯和糖果等元素,让学生在感受异国文化的同时,通过阅读英文故事或材料,了解这些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这种将节日文化融入阅读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
(二)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授“食物”单元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不同国家的美食文化,教师可以精心策划一场模拟国际美食节的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各种国家的美食,如意大利的披萨、法国的鹅肝、墨西哥的玉米卷等,让学生首先通过视觉感受美食的魅力。同时,配合生动的视频介绍,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美食的制作过程、独特口感和背后的文化故事。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实物样品或模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亲自品尝或触摸到这些国际美食。在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主动的探索者。他们会在阅读中积极寻找关于这些美食的英文描述和相关信息,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美食文化,同时也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对比,培养文化意识
在“学校生活”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跨文化对比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中西方学校生活的异同。通过阅读精心挑选的相关材料,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不同国家的学校制度、课程设置等基本情况,还能深入体会到师生关系、校园氛围等软性文化方面的差异。例如,学生可以了解到在中国,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考试成绩,而西方学校则更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践能力;中国的师生关系通常较为正式,而西方则更为亲近和互动。这种跨文化对比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更能促使他们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差异。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包容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形成更加开放和多元的世界观。
(四)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文化能力
在阅读“旅行”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在不同国家旅行的游客和当地导游。在模拟的旅行场景中,学生们需要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对话和交流,介绍景点、分享旅行经历、讨论文化差异等。这种角色扮演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阅读内容,还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相关材料,以便能够流利、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他们还需要与小组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融入文化背景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在学习关于“节日”的主题时,教师采取了一种富有深度的教学策略。除了教授学生各个节日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教师还特别注重融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圣诞节为例,教师不仅解释了圣诞节的起源,即它源自基督教的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纪念日,还详细介绍了这一节日的传统习俗,如装饰圣诞树、互赠礼物、举行圣诞晚宴等。此外,教师还讲述了圣诞老人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这一形象是如何从荷兰的“圣尼古拉”传说中演变而来的,并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孩子们期待的神秘人物。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圣诞节的浓厚氛围,教师还精心挑选了相关的歌曲和视频,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和影像的呈现中,仿佛置身于西方国家的圣诞场景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体验,还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关于节日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还能够深入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这样的学习经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感,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开放、包容地面对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六)结合实际生活情境,提升语言运用文化能力
在阅读一篇关于“购物”的对话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个模拟购物场景的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实际语言文化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被分组并分配不同的角色,如售货员、顾客等,他们需要运用所学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交流。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关注并体验不同国家的购物习惯和文化差异。例如,教师可以指出在某些国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信用卡或移动支付进行购物,而在其他国家,现金仍然被广泛使用。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到不同国家的退货政策,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还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不同国家的购物文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为他们未来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拓展阅读材料,培养跨文化阅读能力
为了深化学生的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精心挑选一系列具有跨文化元素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英文原版小说、绘本或其他文学作品,它们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在阅读前,教师会先行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不同文化世界的窗户。通过背景知识的铺垫,学生能够对阅读材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更容易地融入其中。在介绍文化背景时,教师会特别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全面的文化认知框架。进入阅读阶段后,教师会引导学生深入探索阅读材料中的跨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可能包括人物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等。通过对比和分析这些元素,学生能够逐渐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和共性,从而增强自己的跨文化意识。此外,教师还会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文化背景、作者如何表现跨文化冲突等。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深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跨文化元素,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跨文化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这样的能力训练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跨文化挑战。同时,这样的阅读活动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更加开放和包容地看待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增强自己的文化意识。
结语:
在单元统整视角下,基于文化意识培育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学习体验,更深化了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通过整合各种主题单元,如“节日”、“食物”和“旅行”等,我们为学生打开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窗口,让他们在阅读中探索各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刘秋丰.基于文化意识培育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校园英语,2023(13):97-99.
[2]廖育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研究[J].校园英语,2022(51):84-86.
文本用于课题《小学英语单元统整视角下培育文化意识的实践研究》的过程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