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以锦溪砖窑为例
王丽英
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将其融入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幼儿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实施教育的有效手段。锦溪砖窑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包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等多方面知识,为幼儿园游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将锦溪砖窑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二、锦溪砖窑文化概述
锦溪素有 “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 的说法,其砖窑文化可追溯至明朝初期,当时以家庭作坊式土窑为主,到清朝时达到鼎盛。锦溪的砖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精湛,所产砖瓦细密坚实、经久耐用,曾大量生产皇家用砖。例如,祝家甸古窑址建于明清两代,清初时有 38 座窑,如今仍有 11 座保存较好的古窑,是华东地区保存完整、规模较大的砖窑遗址之一,2008 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由老砖瓦厂改造而成的砖窑文化馆,通过 “微介入” 改造方式,集砖窑文化保护、展示、体验、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全方位展示了锦溪千年砖瓦历史的厚重与沉淀。
三、锦溪砖窑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身体发展:在以砖窑文化为主题的游戏中,如搬运 “砖块”(模拟砖块的玩具)、搭建 “砖窑” 等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肌肉力量、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例如,幼儿在搬运 “砖块” 时,需要运用手臂力量,协调身体的姿势和步伐,从而促进大肌肉的发展;在搭建 “砖窑”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不断调整身体位置和动作,以保持搭建结构的稳定,这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认知发展:锦溪砖窑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地理、科学等知识,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这些知识。例如,在讲述砖窑历史的故事游戏中,幼儿可以了解到锦溪砖窑的发展历程,感受历史的变迁;在探索砖窑制作工艺的游戏中,幼儿可以认识到不同的泥土材质、烧制过程中的物理变化等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语言发展: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与同伴、教师交流合作,这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表达机会。例如,在讨论如何搭建 “砖窑”的游戏环节中,幼儿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在讲述砖窑故事的游戏中,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讲述能力,丰富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逻辑性。
社会性发展:以砖窑文化为背景的合作游戏,如分组搭建 “砖窑小镇” 等,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分享意识和责任感。在游戏中,幼儿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理解团队的力量;在分享游戏材料和成果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会分享,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而对自己负责的游戏任务认真完成,则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幼儿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未来和希望,将锦溪砖窑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能够让幼儿从小接触和了解本土传统文化,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奠定基础。通过游戏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将锦溪砖窑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幼儿的心田,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使传统文化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四、锦溪砖窑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砖窑文化主题游戏环境
打造砖窑文化主题区角:在幼儿园内设置 “砖窑工坊”“砖窑博物馆”“砖窑小镇” 等主题区角。在 “砖窑工坊” 区角,投放各种模拟制砖工具、不同材质的泥土、半成品 “砖块” 等材料,让幼儿亲身体验制砖过程;在 “砖窑博物馆” 区角,展示锦溪砖窑的历史图片、古砖实物、制作工艺流程图等,供幼儿参观学习;在 “砖窑小镇” 区角,提供小型建筑材料,鼓励幼儿搭建具有砖窑特色的小镇建筑,如砖窑、房屋、桥梁等,营造浓厚的砖窑文化氛围。
布置砖窑文化主题墙面:利用幼儿园的墙面空间,布置锦溪砖窑文化主题墙面。墙面内容可以包括砖窑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古窑遗址图片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幼儿展示砖窑文化。同时,留出部分墙面作为幼儿作品展示区,展示幼儿在游戏中创作的与砖窑文化相关的绘画、手工作品等,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二)设计多样化的砖窑文化主题游戏活动
角色游戏:开展 “我是烧窑小师傅” 角色游戏,幼儿分别扮演烧窑师傅、运砖工人、砖厂老板等角色,模拟砖窑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在游戏中,幼儿需要了解每个角色的职责和工作内容,通过模仿和想象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生活,同时也能加深对砖窑生产流程的认识。
建构游戏:组织幼儿进行 “搭建锦溪古窑” 建构游戏,提供积木、纸盒、易拉罐等建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对锦溪古窑的了解和想象,尝试搭建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砖窑。在建构过程中,幼儿需要运用空间感知能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作品,提高建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手工游戏:设计 “制作创意砖块” 手工游戏,让幼儿利用彩泥、彩色卡纸、塑料泡沫等材料,制作各种形状和颜色的 “砖块”,并鼓励幼儿在 “砖块” 上进行绘画、雕刻等装饰创作,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体育游戏:创编 “运砖接力赛” 体育游戏,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依次手持 “砖块”(可用沙包或玩具代替),通过跑步、跳跃、钻爬等动作,将 “砖块” 运送到指定地点,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获胜。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三)开展家园合作活动,拓展砖窑文化教育资源
家长讲座与培训:邀请砖窑文化专家或当地老工匠到幼儿园为家长举办砖窑文化讲座,介绍锦溪砖窑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制作工艺等知识,让家长了解砖窑文化,提高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开展的砖窑文化主题游戏培训活动,学习如何与幼儿一起开展相关游戏,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参与度。
亲子游戏活动:定期开展砖窑文化主题亲子游戏活动,如 “亲子制砖大赛”“亲子搭建砖窑城堡” 等。在活动中,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游戏,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能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促进家园共育。
参观实践活动: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参观锦溪砖窑文化馆、祝家甸古窑址等砖窑文化场所,让幼儿亲身感受砖窑文化的魅力,近距离观察砖窑的建筑结构和制作工艺,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在参观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与幼儿一起探讨砖窑文化的相关知识,拓展幼儿的视野。
五、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在将锦溪砖窑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情感和动作发展特点,设计适宜的游戏内容和形式。例如,小班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可开展简单的角色游戏和手工游戏,如 “我是小小运砖工”“制作彩色砖块” 等,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操作和模仿,初步了解砖窑文化;中班幼儿的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可增加建构游戏和体育游戏的难度,如 “搭建简单的砖窑”“运砖障碍赛”等,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可开展更具挑战性的游戏活动,如 “设计砖窑生产流程”“创编砖窑故事” 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确保游戏的安全性
在游戏活动中,要确保幼儿的安全。提供的游戏材料要无毒、无害、无尖锐边角,符合幼儿的使用安全标准;游戏场地要平整、宽敞,无障碍物和安全隐患;在体育游戏和建构游戏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保护,避免幼儿发生碰撞、摔倒等意外事故。
(三)教师的引导与支持
教师在游戏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教师要充分了解锦溪砖窑文化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具备丰富的游戏组织和指导经验。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以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参与其中,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和表现,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问题,给予适时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
六、结论
将锦溪砖窑文化融入幼儿园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和成长平台。通过创设砖窑文化主题游戏环境、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以及开展家园合作活动等实践策略,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还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出积极贡献。在实施过程中,只要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确保游戏的安全性,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与支持作用,就能让锦溪砖窑文化在幼儿园游戏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幼儿的成长留下宝贵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