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生物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优化策略

作者

郑婉华

汕头市澄海实验高级中学

高中生物新教材,在知识体系和框架结构上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广泛收集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一、 高中生物新教材的主要特征

(一)富有时代感

新教材紧跟社会发展动向,融入时代热点,新增了现代生物科技的前沿成果,这些内容在强调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原理的同时,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科发展趋势,使学习过程更加个性化和富有时代气息。

(二)彰显创新性

创新性是新教材的另一显著特点。教材紧扣学科发展,融合前沿成果,引入基因编辑、生态保护等热点内容,注重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情景化

《生物课程标准》设置了“探究·实践”板块,如“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制作传统发酵食品”等,体现了教学情景化的特征。

(四)知识生活化

新教材更加注重将生物基础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及现代生产中,引入了大量生物学案例,强调了知识的生活化。

二、探索高中生物新教材的有效教学模式

在“三新”背景下的生物教育中教师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关键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调整教学方法,构建适合学生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巧引前沿成果

教学过程中,巧妙引入前沿成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发展动态,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生物知识应用 ”“生物理论体会”“生物概念思考”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4] 例如,在讲解“遗传与变异”时引入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视频展示 CRISPR-Cas9 的工作原理,解释其如何精确地修改DNA 序列。在讲解“神经调节”时引入脑机接口技术,通过视频展示脑机接口如何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通信,举例说明其在医疗康复、智能假肢中的应用。在讲解“免疫学的应用”时,引入免疫疗法的最新成果,通过案例介绍 CAR-T 细胞疗法如何用于治疗癌症,解释其原理和效果。通过这些例子,教师可以将前沿成果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二)巧建教学情境

根据课标和教材的具体要求来看,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将同一设计不同的问题贯穿课堂始终,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密。例如,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节中,我以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情境贯穿始终,通过播放视频介绍该历史事件,点出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一境到底”设计情境,将生命观念落到实处。

(三)巧举生活实例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生活实例,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提问:“早晨和傍晚散步,哪个更有益健康?”学生踊跃发表见解,课堂气氛迅速活跃。又如,在探讨病毒相关内容时,可以结合医疗实例提出问题:“食用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猪肉会有什么后果?”“流感患者服用抗生素能否快速痊愈?”这类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健康,能够引发他们的浓厚兴趣,使课堂内容更加生活化,易于学生接受和参与。

(四)巧设探究活动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巧设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和思路指导,帮助学生在合作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挖掘潜能,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例如,在讲解氨基酸和蛋白质结构时,我设计了磁性拼图教具,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图 3-9”中前三种氨基酸的结构,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分析其中包含的基团及其连接方式。学生带着问题,利用拼图拼出氨基酸的结构模型。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小组内的氨基酸模型构建三肽、四肽,合作模拟脱水缩合的过程,并通过希沃白板的投屏功能实时展示学生的模型构建过程,给予评价和鼓励。最后,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小组构建的多肽,进一步讨论并总结肽链多样性的原因。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生物知识和基本过程,还锻炼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五)巧用信息技术

教师应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生物教学的可视化、具体化和创新化。

例如,理解多肽链的盘曲折叠过程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直观的方法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课堂上,通过播放蛋白质各级结构形成过程的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成,培养空间想象力。这种视频辅助教学的方式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在《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课中,教师利用希沃白板设计了两个小组活动:一是让学生自主构建 ATP 分子的结构模型,二是构建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模型。学生通过拖动、复制素材,动手完成模型的构建。这种交互式体验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应再注意如下几个问题,确保新教材的有效使用,使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有效应对新高考的变化。

(一)遵循新教材的课程标准

教师应严格遵循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避免随意增加教学难度或重新引入已被删减的复杂知识点。新教材降低了知识密度和难度,旨在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如何获取知识。

(二)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目前许多教师在课堂互动中仍存在尺度把握不当的问题,互动流于形式,问题设计缺乏深度和针对性,导致互动效果不佳。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可通过问题情境引发思考,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验探究促进互动,结合技术工具即时反馈,让生物课堂从“被动听讲”转向“主动对话”。

(三)避免探究教学的程序化

为避免探究教学的程序化,教师应注重探究问题的选择,灵活调整教学过程,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思考和探索。

(四)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目前许多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需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确保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

(五)准确把握教师的讲解尺度

新教材对某些概念进行了优化调整,使其表述更加科学合理。教师需深入研读新教材,转变教学观念,严格遵循课程标准,避免过度补充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精准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生物新教材的使用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挑战平台。教师需正视自身不足,积极与其他教师和专家交流,通过实践与反思不断适应新教材。同时,教师应深入研读新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实现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沈晓燕 . 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资源整合策略研究 [J]. 成才之路 ,2023(13):125- 128.

[2] 马松 . 基于新教材运用的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探索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24):132- 134.

[3] 王强 . 提高高中生物学科探究性学习实效的思考 [J]. 中学时代,2020(24).

[4] 李青 .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研究以及教学建议 [J]. 散文选刊 ( 中旬刊 ),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