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放牧方式下典型草原鼠害防治的危害与建议
艳秀
科尔沁左翼中旗林业和草原工作站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 029300
摘要:草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为众多物种提供栖息地,还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生态平衡以及文化多样性产生着深远影响。然而,近年来,草原鼠害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在不同放牧方式下,鼠害的危害性更加凸显。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放牧方式下典型草原鼠害防治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不同放牧方式;典型草原鼠害;防治危害;建议
草原鼠害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尤其在典型草原地区,其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鼠类动物通过啃食牧草、挖掘洞穴等行为,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草原退化、植被减少、土壤侵蚀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草原的生态功能,还对当地的畜牧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传统的鼠害防治方法往往注重短期效果,而忽视了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因此,研究不同放牧方式下草原鼠害的防治方法,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探索出既能有效防治鼠害、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1不同放牧方式下典型草原鼠害防治的危害
在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鼠害防治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议题。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原鼠害的防治具有显著影响,这不仅关系到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还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破坏,降低植被覆盖度和高度,从而为鼠类提供了更适宜的栖息环境。相反,适度放牧和合理轮牧有助于维持草原植被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鼠类的栖息条件。因此,不同放牧方式下草原鼠害的严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在过度放牧的草原中,鼠害问题尤为突出。鼠类大量繁殖,不仅与家畜争夺食物资源,降低草原的载畜率,而且它们的挖洞行为还会破坏草原的土壤结构,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此外,鼠类还可能传播疾病,对家畜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相比之下,适度放牧和轮牧的草原鼠害问题相对较轻。这些放牧方式有助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鼠类的栖息空间。同时,适度放牧和轮牧还可以促进草原植被的恢复和更新,提高草原的抗干扰能力,从而降低鼠害的发生概率。然而,即使在适度放牧和轮牧的草原中,鼠害防治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有效防治草原鼠害,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这包括加强草原管理,合理控制放牧强度和频率;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控制鼠类数量;开展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如设置捕鼠装置、投放灭鼠药剂等。
2不同放牧方式下典型草原鼠害防治建议
2.1在连续放牧的情况下典型草原鼠害防治建议
(1)加强围栏建设
围栏建设有助于界定草场边界,规范放牧行为,通过建设坚固耐用的围栏,明确草场的界限,防止牲畜越界放牧,从而避免对相邻草场造成破坏。这有助于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减少因人为活动引起的鼠害扩散。围栏能够将鼠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其向周边草原扩散。同时,围栏内的草原可以得到更好的管理和保护,有利于植被恢复和生态平衡,从而降低鼠害的发生几率。此外,围栏建设还有助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的自我修复能力。合理规划围栏布局能够优化草原的利用方式,降低对草原的过度利用和破坏。同时,围栏内的草原可以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促进植被生长和生态恢复,提高草原的抗干扰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在实施围栏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选择适当的围栏材料和结构,确保围栏的坚固耐用和安全性。二是要合理规划围栏的布局和高度,以适应不同地形和放牧需求。三是要加强围栏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围栏的完好性,及时修复破损部分,确保围栏的有效性。
(2)实施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核心在于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关系,通过引入或增强某些生物因素,来控制或减少鼠类的数量。在连续放牧的草原中,我们应引入鼠类的天敌,如猫头鹰、蛇类等捕食性动物,通过它们来自然调节鼠类的数量。同时,利用微生物制剂,如鼠类致病菌等,通过感染鼠类来降低其种群密度。这种防治方法具有诸多优点。首先,生物防治符合生态平衡的原则,不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其次,相比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更为安全,不会对人畜造成危害,也不会对草原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此外,生物防治还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一旦建立起有效的生物控制机制,就可以持续地对鼠害进行防治。
然而,实施生物防治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要确保引入的天敌不会对草原上的其他生物造成威胁,避免引发新的生态问题。其次,要考虑到草原放牧的特点,合理安排放牧和生物防治的时间和空间,避免对畜牧业造成不良影响。
(3)人工机械防治
人工机械防治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的优势。在连续放牧的草原地区,鼠类的活动规律和栖息地分布往往因地形、气候、放牧强度等因素而有所差异。人工巡查和监测能够精准定位鼠害严重的区域,采用机械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例如,使用捕鼠夹、捕鼠笼等器械,在鼠类活动频繁的区域进行定点清除,有效减少鼠类数量,降低其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人工机械防治还可以与其他防治手段相结合,形成综合防治体系。在连续放牧的草原地区,单一的防治手段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将人工机械防治与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防治策略。例如,在鼠类数量较多且难以通过机械手段彻底清除的区域,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如投放天敌等,以进一步控制鼠类数量。同时,在必要时辅助使用化学防治手段,但需注意控制使用量和使用频率,避免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过大的影响。
此外,在人工机械防治过程中,还需注重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合理控制放牧强度,避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从而为鼠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在防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草原植被的破坏,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需要强调的是,人工机械防治只是草原鼠害防治工作的一部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鼠害问题,还需加强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通过加强草原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等措施,有效降低鼠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2在季节轮牧的情况下典型草原鼠害防治建议
2.1合理规划放牧区域
在季节轮牧的背景下,典型草原鼠害的有效防治显得尤为关键。合理规划放牧区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能保护草原生态的平衡,还能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规划放牧区域时应充分考虑草原的生态环境和鼠类的活动规律,通过观察和研究,确定鼠类的高发区和低发区,并据此制定合理的放牧计划。在高发区,应适当减少放牧强度,避免过度干扰草原生态,为鼠类的天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在低发区,则可以适当增加放牧密度,促进草原植被的更新和恢复。其次,放牧区域的规划应与季节变化相结合。在鼠类繁殖和活动的高峰期,应避开高发区,选择低发区进行放牧。同时,根据草原植被的生长情况,合理安排轮牧周期,确保草原有足够的休养生息时间。此外,规划放牧区域时还应考虑畜牧业的实际需求。放牧区域的划分应确保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草原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在保障草原生态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放牧区域,提高草原的利用率,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在实施放牧区域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草原鼠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通过定期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鼠害的发生和扩散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加强草原鼠害防治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牧民对鼠害防治的认识。
2.2加强草地管理
在季节轮牧的背景下,典型草原鼠害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威胁着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对畜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挑战。因此,加强草地管理以防治鼠害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合理施肥是提升草地健康水平的关键措施。根据土壤肥力和草地生长需求,科学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机,有助于促进草地的生长和恢复。同时,要注意避免过量施肥,以免造成土壤退化和水体污染。其次,适时灌溉对于维持草地生长状态至关重要。在干旱季节或地区,通过合理的灌溉措施,可以为草地提供必要的水分,促进其正常生长。然而,灌溉也应适度,避免过度灌溉导致土壤过湿和根系腐烂。此外,定期修剪也是草地管理的重要环节。修剪能够控制草地的高度,防止草丛过长影响美观和功能。同时,修剪还能刺激草地侧枝分枝,促进草地的更新和扩展。这有助于保持草地的整洁和稳定,提高其对鼠害的抵抗力。最后,加强宣传教育也是提升草地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向牧民普及草地管理知识和鼠害防治技术,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管理能力,从而更有效地防治鼠害。
2.3结合生物防治和人工机械防治
在季节轮牧的背景下,典型草原鼠害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生物防治和人工机械防治两种手段,能够有效地控制鼠害,维护草原生态平衡。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且可持续的治理方式。在季节轮牧的过程中,我们应利用天敌物种来控制鼠类的数量。例如,引入草原雕、猫头鹰等猛禽,或者培育一些能够捕食鼠类的昆虫,如蛇类和蜥蜴等。这些天敌能够有效地减少鼠类的数量,同时不会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外,生物防治还能够增强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草原的自我调节能力。然而,生物防治的效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敌与鼠类的比例、天敌的适应能力等。因此,在生物防治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结合人工机械防治手段。这包括使用捕鼠器、围栏等工具来直接捕捉或隔离鼠类。在季节轮牧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鼠类的活动规律和分布特点,合理布置捕鼠器和围栏,以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定期巡查和维护这些设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其能够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实施人工机械防治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例如,在布置捕鼠器和围栏时,应尽量选择对草原植被破坏较小的地点;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避免对草原环境造成污染。
2.3政府、科研机构和牧民等多方面的合作与努力
在典型草原地区,鼠害防治工作需政府、科研机构和牧民等多方协同合作,以应对不同放牧方式下鼠害问题的复杂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的鼠害防治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科研机构和牧民开展防治工作。同时,政府还应加强草原管理,规范放牧行为,防止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原退化,为鼠类提供生存环境。科研机构应积极开展草原鼠害防治研究,探索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方法。针对不同放牧方式和鼠类种群特点,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为政府决策和牧民实践提供技术支持。科研机构还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防治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我国草原鼠害防治水平。牧民作为草原的直接使用者和管理者,应积极参与鼠害防治工作。他们应提高鼠害防治意识,学习和掌握防治技术,主动采取措施减轻鼠害对草原生态和畜牧业的影响。同时,牧民还应加强草原保护,合理利用草原资源,避免过度放牧和破坏草原生态环境。
在合作与努力方面,政府、科研机构和牧民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政府应定期组织召开草原鼠害防治工作会议,邀请科研机构和牧民代表参加,共同商讨防治策略和技术措施。科研机构应定期向政府和牧民提供草原鼠害防治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帮助提高防治水平。牧民则应及时向政府和科研机构反馈草原鼠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效果,为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结语
总之,不同放牧方式下典型草原鼠害防治的危害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鼠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确保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草原生态保护和鼠害防治的认识,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草原家园。
参考文献
[1]赵越. 晋北草原鼠害防治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2022,16(18):200-202.
[2]侯鑫狄,张东红,姚贵敏,等. 乌兰察布市草原鼠害防治效果[J]. 草原与草业,2022,34(3):44-47,53.
[3]郭赛贾毛. 草原鼠害防治技术要点[J]. 农家参谋,2023(25):121-122.
[4]郭赛贾毛. 草原鼠害防治技术要点[J]. 农家参谋,2023(25):121-122.
[5]孙洪辉,兴安,包金山. 生态建设视角下的草原鼠害防治研究[J]. 今日农业,2023(11):B39.
[6]赵国华. 特克斯草原牧区鼠害配套防治技术应用[J]. 新疆畜牧业,2023,39(4):43-47.
[7]银花. 草原鼠害对草原的影响与防治措施探析[J]. 南方农业,2023,17(16):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