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庭环境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探讨

作者

白智慧 阿民布和

赤峰学院 赤峰市 024005

一、引言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涵养情感的重要途径,而阅读兴趣是驱动学生主动阅读的关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然而当前部分学生存在阅读积极性低、阅读范围狭窄等问题,追根溯源,家庭环境的差异是重要影响因素。家庭不仅为学生提供阅读的物质基础,更塑造着阅读的心理氛围与行为习惯,其对阅读兴趣的影响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值得深入探讨。

二、家庭环境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具体影响

(一)家庭物质环境:奠定阅读兴趣的基础条件

家庭物质环境主要包括阅读资源的供给与阅读空间的设置,是学生接触阅读的“第一扇门”。一方面,家庭藏书量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选择——藏书丰富、品类多元(涵盖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绘本漫画等)的家庭,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需求,让学生在自主挑选中发现阅读乐趣。反之,若家庭缺乏书籍或仅存放教辅资料,学生易将阅读与“学习任务”绑定,难以产生主动阅读的意愿。另一方面,专属阅读空间的设置同样重要:安静、明亮的书桌或书架,能营造“阅读专属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而若学生只能在嘈杂的客厅或拥挤的卧室阅读,外界干扰会降低阅读体验,长期下来易削弱阅读兴趣。

(二)亲子互动环境:塑造阅读兴趣的心理氛围

亲子互动是家庭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核心环节,其质量直接决定学生对阅读的情感认知。首先,“亲子共读”的频率与方式影响显著。低学段学生(小学 1-3 年级)依赖家长的引导,家长若能每天固定时间陪伴阅读(如睡前读绘本),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化阅读体验,能让学生将阅读与“温暖陪伴”关联,形成积极的阅读情感。反之,若家长从不参与学生阅读,或仅以“完成阅读任务”为目的催促学生,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其次,家长对阅读的态度也会传递给学生:若家长在学生阅读时耐心解答疑问、主动分享阅读感受,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与探索欲。若家长忽视学生的阅读需求,甚至否定学生的阅读选择(如认为“看漫画没用”),会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压缩阅读兴趣的生长空间。

(三)父母行为示范:引领阅读兴趣的行为导向

“身教重于言传”,父母的阅读行为是学生阅读兴趣的“隐形教科书”。若父母本身有阅读习惯——如饭后阅读书籍、周末逛书店、日常交流中分享阅读内容,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将阅读视为“生活常态”,主动模仿父母的阅读行为。反之,若父母闲暇时仅沉迷手机、电视,缺乏阅读行为,学生易受影响,更倾向于选择娱乐性更强的电子设备,而非书籍。此外,父母对“不同类型阅读”的包容度也很关键:若父母认可“非功利性阅读”(如允许学生读科幻小说、散文),不将阅读仅等同于“提高成绩”,学生能在自由阅读中培养个性化兴趣。若父母仅强调“读名著、背好词好句”,会让阅读变得功利化,削弱学生的内在阅读动力。

三、优化家庭阅读环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一)完善物质环境:打造“可及、多元”的阅读基础

家长需结合学生年龄与兴趣,优化阅读物质条件。一是丰富阅读资源:根据学生学段选择书籍(低学段以图文并茂的绘本为主,中学段增加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定期带学生逛书店、图书馆,让学生自主挑选书籍。同时可利用电子阅读资源(如优质阅读 APP),补充纸质书的不足,但需控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避免影响视力。二是设置专属阅读空间:无需刻意追求“书房”,可在客厅角落、卧室阳台设置“阅读角”,摆放舒适的座椅、护眼灯与书架,让学生在固定空间中形成“进入此处即阅读”的条件反射。

(二)优化亲子互动:构建“陪伴、对话”的阅读氛围

家长需转变角色,从“监督者”变为“阅读伙伴”。对于低学段学生,坚持“亲子共读”,通过“提问式阅读”(如“你觉得故事里的主角做得对吗?”)引导学生思考,用夸张的语气、动作增强阅读趣味性;对于高学段学生,可与学生共读同一本书,定期开展“家庭读书分享会”,交流不同观点,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思辨价值。此外,家长需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即使学生选择的书籍“非经典”,也可先肯定其阅读热情,再逐步引导拓展阅读范围。

(三)强化行为示范:树立“常态、积极”的阅读榜样

父母需主动提升自身阅读意识,将阅读融入日常生活。例如,每天固定30 分钟“家庭阅读时间”,全家放下电子设备,各自阅读书籍,让学生在集体氛围中感受阅读的仪式感。日常交流中,多提及阅读收获(如“我今天读的书里讲了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周末可带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如书店签售会、社区读书角),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阅读场景,强化阅读兴趣。

四、结语

家庭环境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是物质供给、情感互动与行为示范的综合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非仅靠“购买书籍”或“要求阅读”,而是需要家长从“打造阅读环境”“优化亲子互动”“做好行为示范”三方面发力,让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在温暖、自由的氛围中主动亲近阅读、爱上阅读。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的终身阅读打下坚实基础,助力其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长远发展。

作者简介:

白智慧,2000.5.31,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研究生(研三),学生,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