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路径分析
胡红梅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芒棒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在新时期下,各种新技术、新品种的引入,对农业技术推广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创新和改革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转换技术成果,实现技术成果研究和应用的再创新,进而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但是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不完善,还存着较大的问题,无法满足新背景下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推广体系建设路径,确保推广体系的创新发展。本文主要浅谈新农村建设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路径,旨在推进推广体系的创新改革。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建设路径
引言:
在现代化发展下,国家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旨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在新农村全面建设环境下,农业技术推广范围更广、效果更加显著,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同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营方式不断转变,逐步向着集约化、精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但是在实际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存在潜在性问题,无法满足农业发展实际和农民需求,因此要创新改革,可以从组织架构、终端建设、推广模式、成果转换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条实效性的推广体系建设路径。
一、加强终端和推广队伍建设,完善推广条件
第一,加强基层推广队伍建设。考虑到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分散,主要集中在基层地区,缺乏大量直接和农民接触的工作人员,因此需要根据基层地区实际情况加强基层推广队伍建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组基层各个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安排专业人员进入基层做好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提高推广水平和效果;充分利用科研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人才资源,整合人力资源,共同加入推广队伍中;招收农科类专业学生,提高推广队伍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业务能力。
第二,动员高校、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农机研发人员进入农村地区,积极转换研究成果,提高农业生产力,发挥农技实际价值,提高综合效益。比如企业可以成立中间服务商,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在农村中选择能力强的农民开展群体帮扶工作。国家和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大学生进入到乡村地区共同研发农业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并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加强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力度,共享农业科技成果,形成推广合力,整合各个主体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共同为乡村建设贡献力量[1] 。
二、优化组织架构,完善管理体系,拓宽推广渠道
第一,合并和精简各个农业机构。在推广体系创新时要根据技术力量和经费聚集地情况合并各个农业机构,促使其相互合作,共同管理。在合并后要精简部门和组织流程,形成指挥层、执行层、监督层的层级体系。
第二,在县级地区创建农技推广中心,在中心下设立推广站点、服务站点等,形成多级组织体系,确保推广深入进行。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农业发展特点和自然环境特点将乡镇农业局技术、机械设备、人力、经费等站点进行整合,设立专门的中心站,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服务。同时还定期在中心站中选拔出一批技术高、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人进入农村地区为农民提供面对面的指导。
三、完善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制度,开发市场
第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对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施编制,加强编制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打造推广火车头,充分发挥火车头的带动、示范作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管理人员在人员招聘时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选择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人才。随后制定人才管理制度和目标制度,调动人才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人才积极参与到农业技术承包、改革、创新中来,真正带好队伍。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定期进行人员考核,可以从人员的责任意识、工作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工作量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有效实现生产和劳动的结合[2] 。
第二,实施一站两制模式,发挥站点市场化服务功能,一方面需要进行免费的技术推广,另一方面要进行经营性有偿服务推广,充分发挥各个人员的特长和优势,将技术推广和经济报酬对接,调动人员积极性,提高推广机构服务能力和推广实力。
第三,设立农技风险基金。国家财政部门和政府部门要加强资金管理,创建专门的风险资金库,为基层创办农技企业和农技学校提供信贷担保,并给予一些因为自然灾害遭受损失的农民资金补贴,确保资金安全。
四、创新推广模式,丰富推广内容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基于建设目标积极转化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成果,打造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还需要推广农业技术,在推广时要创新、改革,形成新的推广模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将传统的教育培训推广模式转变为现场体验式模式,定期组织农民进入示范地参观、考察、实践,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可以加入推广活动中。
第二,将传统的生产中服务为主的模式转变为生产前、中、后全过程的服务模式,可以从新技术引入、试点、推广、实施等全流程入手,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推广效果。
第三,将传统的主动为主的模式转变为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创建服务热线,安排专业人员定期推送给农民技术服务,做好疑惑问题的指导,让农民主动学习农业技术知识,咨询相关问题。
第四,将传统的宣传和推广转变成信息化和数字化推广模式,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整合资源,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图文信息[3] 。
第五,将传统的技术推广向着综合服务转变,可以形成常态化的推广模式,制定长期推广方案和目标,既需要解决农业技术问题,也需要关注新农村建设问题及农民素质问题。
结束语
总之,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科学分析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积极改革和创新推广体系。相关部门可通过终端建设、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推广条件;优化组织架构,完善管理体系,拓宽推广渠道;健全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开发市场;创新推广模式,丰富推广内容等措施,构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助力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海珍,郝永冰.浅谈新农村建设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2):97-99.
[2] 赵芳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研究[J].山西农经, 2023(23):70-72.
[3] 叶景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3(7):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