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盘锦湿地资源保护对策
张万敏
盘锦市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中心 辽宁盘锦 124000
摘要:通过分析湿地生态环境的功能与价值,针对盘锦市湿地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1盘锦湿地现状与作用
盘锦地区湿地总面积16万公顷,属滨海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分为芦苇沼泽、滩涂、浅海区域和河流、水库、水稻田六种湿地生态类型。盘锦湿地植物区属华北植物区,主要由盐沼和耐盐植物组成,有维管束植物126种,其中芦苇为优势种类。有各种鸟类、昆虫、水生动物共计960种,构成天然物种多样性的生态链,是天然物种的基因库。它的湿地效应不仅对盘锦的生态体系,乃至东北的生态平衡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湿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影响到盘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由于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农业用地不断扩张,修路、项目建设造成生态系统的切割,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该区域物种及生态系统产生极大冲击,使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红海滩”退化、许多物种数量锐减处于濒危状态。为了保护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强化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已经是迫在眉捷。
2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
2.1湿地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随着盘锦市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增加,造成湿地面积减小,部分湿地已经开始退化。湿地周边开发,使湿地成为各种污水的承泄区,造成湿地水质下降,生物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控制湿地开发规模,寻求一条发展与保护相互协调的途径,以弥补湿地资源萎缩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2.2湿地水资源缺乏,造成湿地环境质量下降
盘锦湿地大面积苇田为人工灌溉水,水源主要来自大辽河、双台子河和大凌河。近年来,大凌河几乎成为季节河,双台子河在春季也无水供给下游,因此,造成苇田在春季难以及时灌溉或灌溉水量严重不足。芦苇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水和盐度,而河水和海水的彼此消长决定着河口湿地的水分盐度,如果河道来水减少则会引起海水倒灌,使得湿地水分盐度升高,造成靠近河口的芦苇湿地退化。随着湿地面积的萎缩,芦苇的产量大大减少,相应的伴生生物和以芦苇作为栖息场所的生物量也随之减少,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2.3水盐失衡导致红海滩退化
近几年来,由于干旱少雨、人工拦海造田、浅海石油开发、滩涂养殖等人为干扰,特别是典型的沿海河口水域由于河流泥砂充填和潮流夹沙落淤及水文条件不断发生时空上的动态变化,造成了翅碱蓬群落的严重退化和死亡。盘锦海岸带“红海滩”自形成以来以1998年至1999年面积最大,长势最好,群落总面积达2000公顷。自2000年开始显著退化,群落面积逐渐缩小。尤其是双台子河口东岸接官厅至二界沟26.3千米拦海大堤外退化尤为严重,群落盖度已从70%至80%减少至20%至30%,大部分仅是零星分布,很难连接成片,有的已成为裸露的滩涂。
3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建议
3.1合理规划,科学利用
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要大力宣传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增强民众保护湿地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为区域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湿地资源保护的统筹规划管理,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工程建立协调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维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生境的恢复速度,在保护与利用矛盾时,要运用湿地的总量平衡、动态管理、生态恢复、功能补偿的科学发展观,协调兼顾,持续发展。
3.2加强湿地管理,坚决控制污染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湿地的保护力度,做到依法保护和管理湿地。对大辽河、双台子河和大凌河两岸及苇区周边的工矿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污染源治理,严格控制污水直接进入河流注入辽东湾,对苇厂灌溉水质进行不定期监测,严禁污水灌溉苇田,以改善湿地水质环境。
3.3坚决有效地防止湿地退化
近些年,由于淡水资源缺乏,造成土壤含盐、含碱量高,依靠自然降雨已经不能满足芦苇、翅碱蓬等生物生长的需要,逐年退化的现实已经显露出来。因此,各个部门要重视湿地资源的保护,加大管理和调控力度,在淡水资源供应方面应列入发展计划,实施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并加强科学管理和各种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保护滩涂生物,提高芦苇产量,让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赵忠宝等.盘锦温地保护、恢复与永续利用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2]肖笃宁等.环渤海三角洲湿地的景观生态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王宪礼等.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分析[J].生态学报,19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