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症害与处理技术
汪海
421002197909211058
摘要:本文探讨了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症害及其处理技术。首先分析了井下矿建工程存在的质量症害问题,包括顶板塌方、侧壁松动等。然后针对不同阶段的质量症害,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技术,包括质量症害诱发期的预警和预防、质量症害形成期的及时处理、以及质量症害作用期的稳定化处理。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井下矿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症害,处理技术,预防,稳定化
引言:井下矿建工程是矿山开采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工程环境恶劣等因素,常常面临着各种质量症害问题。这些质量症害不仅会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会导致生产延误和资源浪费。因此,研究和探讨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症害的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 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症害
井下矿建工程常见的质量症害包括顶板塌方、侧壁松动和岩层松动。顶板塌方是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这种现象可能由于巷道开挖后,顶板支撑不足或地质构造不稳定所致。
侧壁松动则会直接影响到巷道的稳定性,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地层中存在的岩石或土壤松动,导致侧壁出现位移或坍塌。这不仅会影响到巷道的通行安全,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矿山的安全生产。
岩层松动可能会导致地面塌陷,严重影响矿山生产秩序。这种情况常常由于地质构造变化或矿体开采过程中的地应力调整不当所致,导致岩层发生松动、位移或坍塌,进而影响到地面的稳定性。这些质量症害的出现,不仅会给矿山生产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更会对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长期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2. 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症害的处理技术
2.1 质量症害诱发期的处理技术
质量症害诱发期是井下矿建工程中一个关键的阶段,及时的预警和预防工作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地质勘探和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地质异动的迹象,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固顶板、加强排水等,以防止质量症害的发生。
首先,地质勘探是质量症害诱发期处理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地质勘探,可以全面了解巷道周围的地质情况,包括岩层的稳定性、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等。在巷道开挖前,进行细致的地质勘探,可以为后续的预警和预防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其次,地质监测技术在质量症害诱发期的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布设地质监测点,监测巷道周围的地质变化和地下水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地质异动的迹象,预警可能的质量症害发生。常用的地质监测技术包括地表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岩体声波监测等,这些技术可以为质量症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针对地质监测所发现的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质量症害的发生。其中,加固顶板是一项重要的措施。通过使用支护材料如钢架、木材等,对顶板进行加固,增强其承载能力,防止因顶板塌方而引发的质量症害。此外,加强排水也是关键的预防措施之一。合理设置排水管道,及时排除巷道中的地下水,可以减轻地下水压力,降低质量症害发生的风险。
2.2 质量症害形成期的处理技术
在井下矿建工程中,质量症害形成期的处理技术至关重要。一旦质量症害出现,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质量症害形成期,通常采用支护技术和爆破技术等手段,对顶板和侧壁进行加固,以恢复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首先,支护技术是质量症害形成期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采用不同类型的支护材料和结构,如钢架、锚杆、混凝土喷射等,对质量症害部位进行加固,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例如,可以在顶板和侧壁处设置钢架,以支撑地层并防止塌方;同时,利用锚杆技术固定岩体,防止岩层松动导致的质量症害。其次,爆破技术也是质量症害形成期处理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合理布置爆破孔,控制爆破参数,可以实现对顶板和侧壁的破碎和移除,从而恢复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爆破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清除巷道中的岩石和矿石,为后续的支护工作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技术,如注浆技术、植筋技术等,对质量症害部位进行修复和加固。注浆技术可以通过注入特定的固化材料,填充巷道中的空隙,增强地层的密实性和稳定性;而植筋技术则可以利用钢筋等材料,增加巷道的承载能力和抗拉强度,防止质量症害的再次发生。
总的来说,质量症害形成期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支护技术、爆破技术以及注浆技术等手段。通过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质量症害对工程造成的影响,保障井下矿建工程的安全生产。因此,在质量症害形成期,应密切关注工程施工情况,及时调整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3 质量症害作用期的处理技术
质量症害作用期是井下矿建工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需要进行稳定化处理,以确保巷道的长期稳定和安全。在这一阶段,采用注浆技术、植筋技术等方法对岩层进行固化和加固,以防止质量症害再次发生,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
首先,注浆技术是质量症害作用期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注浆技术通过在岩层中注入特定的固化材料,填充岩层中的裂缝和空隙,增强岩体的稳定性和密实性。常用的注浆材料包括水泥浆、聚合物浆等,这些材料可以在岩层中形成坚固的固化体,有效地防止岩层松动和塌方,保障巷道的安全运营。其次,植筋技术也是质量症害作用期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植筋技术通过在岩层中埋设钢筋等材料,增加岩体的承载能力和抗拉强度,提高岩体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植筋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岩层因应力集中而导致的破坏和变形,保障巷道的长期稳定和安全运营。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技术,如补强锚杆技术、固化灌浆技术等,对岩层进行进一步的固化和加固,确保质量症害不会再次发生,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
综上所述,质量症害作用期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注浆技术、植筋技术等方法,通过对岩层进行固化和加固,防止质量症害的再次发生,保障巷道的长期稳定和安全运营。在矿山生产中,应高度重视质量症害作用期的处理工作,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营。
结束语:综上所述,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症害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技术加以解决。通过及时的预警和预防、及时的处理和稳定化处理,可以提高矿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行。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索更加有效的处理技术,为矿山的安全生产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症害与处理技术分析[J]. 李剑飞.当代化工研究,2021(11)
[2] 井下矿建工程质量症害与处理技术分析[J]. 张乃军.能源与节能,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