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李艳琳
咸阳市实验中学 邮编:712000
【摘要】 当今世界不断发展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具备全方面文化素养的人才不再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新时代的人才选拔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在新的课程标准改革下,我们的中学地理教学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发挥中学地理教学的优势,有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进一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更是满足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中学地理教学 地理课堂
中学地理内容涉及非常广泛,地理学科中既包括了自然方面的地形、气候、河流、大气、洋流等,也包括人文方面的人口、聚落、市场、交通、社会、政治、历史等,是综合性、区域性以及人地协调关系的重要分支学科。因此,利用典型案例对中学地理进行辅助教学是较为迫切和必要的。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分析进行案例教学,对个别地理区域进行综合性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呈现和分析探讨,归纳总结成果,从而自主发现蕴藏的地理规律,进一步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能力提高的有效性分析
1、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备课环节
“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地理课堂的实施之前,要求教师对学生当前的学情要进一步分析,对于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储备,以及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要有全面了解,选择适合当前学情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同时学生也可借助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信息搜集相关信息资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地理知识,也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更使得学生对当前的案例有较全面的了解,讨论时有话可说,分析时有理有据,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授课环节
案例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人,老师提前准备的所有的环节和知识都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地理知识,进而能举一反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师通过展示典型案例,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发展,教师通过案例展示,在讨论之前就设计一些既符合当前学生认知水平,又有一些启发性问题,例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时候,以宁夏中卫的枸杞产业发展为例,设问:(1)枸杞的生长习性是什么?(2)中卫的枸杞产业发展的自然原因是什么?又有哪些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枸杞的生长习性,中卫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水分等条件分析枸杞产业发展自然原因,结合电视新闻和互联网等多媒体资料进一步引导分析其枸杞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然后结合中卫枸杞发展现状,让学生为中卫枸杞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中卫的枸杞产业发展,分析本地黄土高原的苹果产业发展,为家乡苹果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引导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能力提高的培养
1、推动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时,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和判断需要运用多种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思维能力。比如从中卫枸杞产业的发展中,通过对其发展的自然和人文的一系列的分析,结合当地科技兴农的技术推广,政府部门重视枸杞产业的发展等,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案例教学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思维活动是通过地理课堂案例教学的情景设计中产生的,学生通过典型案例设计的情景问题,例如中卫枸杞产业的发展的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原因探究,激发学生进入情景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兴趣,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推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中学地理教学一直在践行学习身边的地理,用地理知识指导我们的实际生活。例如在学习《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通过地理案例教学,使学生明白黄土极易溶于水的特性,由于上游的水土流失严重,每到夏季暴雨时节,渭河的水总是深黄色。通过对本节地理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可以通过课内和课外的相关地理知识,结合本地的身处黄土高原的环境,实地调查或收集相关资料,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咸阳的农业发展献计献策,进而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推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的呈现,从生活实际出发巧设案例问题,设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案例,运用所学知识提取案例中的关键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推动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提高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的呈现,都需要通过教师设问、学生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活动进行。有些地理规律具有开放性特点,甚至答案并不唯一,例如对传统聚落进行保护还是开发的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对于传统聚落,我们是应该保护还是应该推倒重建现代化大楼发展经济,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思考,发展现代化和发展经济,跟保存传统聚落是不是相矛盾,是不是所有传统聚落都要推到,人类文明的见证—传统聚落有没有保存的价值;同时,对于传统聚落,是不是所有的都有保护的价值,能否在发展现代化经济和保护传统聚落中找到平衡点,既能保护传统聚落也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等等。去伪存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同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调研本地对于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开发实际,撰写调查报告等,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推动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5、推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的交往能力的提高
在中学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典型的案例,讨论交流相关信息,总结发言等,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分析案例表述自己的观点,让听众倾听和认可自己的观点,推动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案例的选取跟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例如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召开与所在地冬季的气候条件的关系,讨论北京召开冬季奥运会的优势条件。学生分组讨论北京市所在地区的冬季气候条件,特别是气温条件,对比专家的专业分析,得出北京召开冬奥会的条件得天独厚,引导学生既联系了社会实际,开拓了视野,又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交往能力。
另外,在中学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交流、整理归纳总结等,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总之,案例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解除了学生思维的禁锢,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同时也使中学地理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践了“学习身边的地理”理念,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 .草康平.中学人文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研究.教育科学,2014(4).
[ 2 ] .张先根.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新课程,下旬2011(5).
[ 3 ].刘巍.地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
[ 4 ]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 5 ] .《礼记·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