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
徐增花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三小学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发布,教育领域迎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新课标明确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的关联,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背景下,体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体育与劳育”的融合,为体育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课程;跨学科
引言: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其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课程,被赋予了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新课标特别强调了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将跨学科主题学习列为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规定不少于10%的课时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
一、体育与劳育融合的意义
(一)全面发展学生能力
体育与劳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特而全面的成长平台。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出强健的体魄,还能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增强,从而塑造出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生活态度。
(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活动通过锻炼,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侵袭,从而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劳动实践则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劳动的辛勤与成就,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满足感和价值感,这种体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更激发了他们的劳动精神,让学生在汗水中收获成长,促进他们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体育与劳育的深度融合,不仅强健学生体魄,更在无形中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参与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和劳动实践中,学生深入体验了各地的文化和风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沉浸式的学习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增强了文化自信,激发了民族自豪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青春力量。
二、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策略
(一)整合学科内容,设计综合课程
在新课标下,体育课程与劳育课程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而这种融合首先要体现在内容的深度整合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并结合体育课程与劳育课程的核心特点,巧妙设计跨学科的综合课程。以“农耕运动会”为例,这一创新性的跨学科体育活动不仅涵盖了田径、球类、体操等传统体育项目,还巧妙地融入了农耕元素。学生在参与翻土、播种、浇水等农耕环节的同时,也在进行各种体育锻炼。比如,翻土可以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而浇水则可以训练学生的耐力和协调性。这样的课程设计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农耕的艰辛与乐趣,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勤劳节俭的美德。同时,通过农耕与体育的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劳动技能也得到了锻炼。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体育与劳育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特别是在实施“农耕运动会”这一跨学科综合课程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和深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农耕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农耕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农耕运动会”的主题和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围绕农耕活动的各个环节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体验,从而加深对农耕文化的理解。而角色扮演则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耕活动的真实场景,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体验度。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学能力
跨学科主题学习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特别是要求体育教师和劳育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学校应当积极加强相关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应涵盖跨学科知识、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计等多个方面。跨学科知识的培训旨在帮助教师打破学科壁垒,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点,以便更好地将体育与劳育等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教学方法的培训则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技巧,引导他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课程设计的培训则着重培养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使其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出既符合教学目标又富有创新性的跨学科课程。通过这样全面的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策略,将体育与劳育等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开展实践活动,强化知识应用
实践活动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环节。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例如,在“农耕运动会”中,学生可以参与耕地、播种、收割等农耕活动,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农耕文化的特点。同时,学生还可以参与各种体育比赛和趣味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体育和劳育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结语:
在新课标下,体育课程与劳育课程的融合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体育与劳育”融合为例,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在无形中深化了学生对体育与劳动价值的认识。通过参与融合了体育与劳育的跨学科课程,学生们在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劳动技能,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这种亲身体验不仅让他们更加珍惜劳动成果,也让他们更加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曾雄,曾欢. 困境与纾解: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以“体育与劳育”融合为例[C]2023.
[2]李正中.新课标下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研究[J].体育视野,2023(0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