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张敏雪
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1 引言
几十年来,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企业作为经济和社会的缩影,在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通过不断创新,企业可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1]。 然而,创新的过程是充满挑战和风险的。即使在投入了大量资源之后,企业仍然面临着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2]。这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沉没成本,并可能导致破产[3]。因此,政府补贴政策对企业创新至关重要。
政府补贴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鼓励创新 [4] 时,政府补贴政策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在这一理念下,世界各国政府都制定了扶持政策来刺激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 [5]。这方面的例子包括美国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加拿大的工业研究援助计划、德国的中小企业创新计划、韩国的创业技术孵化器计划以及新加坡的生产力解决方案赠款。这些政策的实施旨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创新的措施,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然而,在实施这些政府补贴政策方面存在挑战。例如,政府补贴可能被无效地使用,这可能导致浪费和超支 [6]。这些政策可能会扭曲市场,影响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甚至导致“政府选择赢家 ”的情况 [7]。学术研究对政府补贴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质疑。国外也有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与创新之间存在三种类型的关系:(1)一种互补关系,其中政府补贴可以促进创新,鼓励企业更积极地投资于活动,从而提高过程的效率。(2)消极或挤出关系是指政府补贴可能通过导致企业减少投资或将资源转移到其他领域而损害创新的情况。
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虽然学者们分析了政府补贴对财政约束、环境法规 [8] 和腐败的影响,但重要的是不要忽视企业家精神在这些活动中的作用。作为推动创新和引导活动进入市场的必要动因,企业家精神的运用可能是促进企业创新、弥合资金约束和合理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关键 [9]。企业家精神对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影响的 视角尚未得到充分探讨。
本文回答了三个主要问题 : 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有什么影响?企业家精神在政府资助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企业家精神是否提高了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对这项研究的贡献有三个方面。首先,我们从企业家精神的角度探讨了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这拓展了政府补贴的研究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其次,我们考虑了企业的财务约束,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企业家精神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第三,我们从企业规模、所有权和经济差异的角度考察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这对于理解政府补贴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献综述与研究分析
2.1 企业创新与政府补贴
企业创新活动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需要持续投入资源。在利益和风险 的约束下,这些活动很容易陷入“投资不足 ”的困境。此外,技术进步源于知识溢出,但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特征。这可能导致外部投资的预期回报低于社会最优。因此,企业创新资源的“不完全匹配 ”配置特征决定了企业外部投资的投资不足。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资金渠道有限等因素,创新企业往往无法获得足够的外部投资,从而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对企业创新的补贴是解决企业利润驱动下研发投入不足、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措施。
一方面,现有研究表明,政府补贴支持企业创新增加了资金,降低了成本,缓解了企业创新相关的商业风险[10]。另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它们增加了私人投资的预期回报,弥补了外部投资的影响 [11]。也有学者发现,财政方面的直接补贴显著增加了民营企业研发投资,并具有互补效应。在不考虑因素的情况下,可以得出短期政府补贴可以减少资金约束,促进企业创新的结论。
然而,随着政府补贴成为一种长期且稳定的预期时,他会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决策环境和激励结构。企业的目标从“在市场竞争中获胜以获取利润”转变为“满足政府要求以获取补贴”。首先,长期的政府补贴会导致企业减少创新性投资。长期的补贴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削弱企业进行高风险高回报创新的内在动力。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将资源用于确保能够稳定拿到补贴的“稳妥”事务上,是比投入不确定性极高的研发更为“理性”的选择。其次,长期的政府补贴会导致企业将核心资源转移到非生产性等边缘领域。企业会将核心竞争能力的人员从研发部门转移到“项目申请部”,致力于讨论如何更好迎合政策,而非创造新产品。最后,长期补贴也会被用来维护落后企业的产能,阻碍资源优化。本该被淘汰的低效企业和技术凭借补贴得以存续,持续占用着宝贵的资本、人才和市场空间,整个经济资源被错误地配置到了缺乏活力的领域,从而抑制了整体的创新节奏。
基于以上文献梳理与分析,本文认为,资金约束抑制企业创新,而政府补贴在初期可缓解投入不足并促进创新;但过量补贴会形成激励扭曲,损害创新效率。因此,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呈倒U 型关系。
2.2 企业家精神、政府补贴、企业创新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特征包括承担风险、创新意识和广阔的视野。它通过将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知识经济,促进企业的持续创新,激发企业家对市场机会的敏锐感知[12]。早在1934 年 Schumpeter 教授就指出,创新依赖于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 ”[13]。因此,企业家精神对于推动企业创新至关重要。教授在定义企业家精神时认为,企业家精神是通过新的工艺、产品、渠道、原材料,迅速重组生产要素,促进各种生产要素有效运行的能力。而之后也有不同的学者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承担创业风险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因此,企业家精神不仅是推动企业创新活动发展的因素,还应作为一种引导机制,协调资源约束和政府补贴,促进企业创新。
企业家精神能够在企业拥有短期内“放大”政府补贴对创新能力的正面效应。第一,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偏向是目标导向的。在创新目标的引导下,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被企业家的创新偏向不断放大 [14]。第二,企业家精神有助于减少资源限制的影响。企业家的市场决策和风险承担能力使其能够有目的地调动信息、想法、知识、资本,整合稀缺资源,创新生产系统。第三,企业家精神可以在资源约束下灵活配置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也有学者发现企业家精神的调节作用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15]。
另外,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冒险和主动竞争的意识,能够一定程度上抵消企业长期享受政府补贴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于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而言,补贴可以被视为一种低成本的“风险资本”。他们不会满足于简单地维持现状以套取补贴,而是将这笔“意外之财”视为进行更大胆、更前沿创新的试错筹码。他们的内在动力是创造未来和市场领先,而非满足政策指标。因此,他们会将补贴资源积极投入到高风险的研发项目中,化“输血”为“造血”,最终打破补贴依赖的怪圈,实现正向循环。
因此,本文也认为企业家精神无论会在长期还是短期之内都会增强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降低资金约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2.3 企业创新的异质性
从政府补助的角度来看,补贴对企业创新资金的补充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提 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然而,企业家精神的调控作用改变了政府补贴的时效性,无论企业长期享受补助还是短期享受补助的情况下,都能够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但由于不同企业的创新环境和市场化程度不同,企业家精神的调控效果也不尽相同[11]。也有不同的学者认为制度环境的监管、认知和规范维度对创业精神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本文从产权性质、企业规模以及地域分别来展开异质性分析。
从产权性质来看,企业家精神对政府补贴的调节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国有企业由于承担着政策性负担和社会职能,其经营目标往往具有多元性,管理者更关注政治晋升而非经济效益。在预算软约束机制下,政府补贴容易被异化为维持就业和产量的工具,而非创新投入。国有企业的创新决策受到行政干预和规避风险导向的制约,即便存在企业家精神,也难以突破体制束缚发挥有效调节作用。相比之下,民营企业产权明晰,企业家作为剩余索取者,具有强烈动机将政府补贴高效配置到创新活动中。民营企业面临硬预算约束,其企业家精神能够敏锐捕捉市场机会,将补贴转化为创新优势,表现出更强的调节效应。这种产权差异导致相似的政府补贴在两类企业产生截然不同的创新效果。
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通常具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稳定的现金流,政府补贴往往被纳入既定预算体系,用于支持渐进式创新或现有技术路线的优化。大企业的官僚体制和决策流程限制了企业家精神的发挥,补贴使用倾向于保守和分散,难以产生突破性创新成果。相反,中小企业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和市场压力,企业家能够直接决策并快速配置补贴资金。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和危机意识使其企业家精神更容易被激活,将补贴集中投向关键创新领域,产生更高的创新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能够将补贴与专业能力结合,实现创新能力的跨越式提升,展现出最强的调节效应。
从企业地域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市场经济发达,制度环境完善,政府行为规范,知识产权保护有力。这种环境下,政府补贴主要发挥信号引导和杠杆放大作用,与企业家精神形成良性互动。企业家能够基于市场信号,将补贴有效配置到高回报创新领域,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政府干预较多,制度环境相对不完善。企业需要花费大量资源处理政企关系,补贴更容易异化为政策租金。这种环境下,企业家精神可能被扭曲为寻租能力,而非创新能力,难以有效发挥调节作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往往将补贴用于维持生存而非创新发展,导致创新激励效果大打折扣。
3 结论与建议
创新驱动战略是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当今充满挑战与变革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对于应对突发事件、环境污染及气候变化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以企业家精神为切入点,探讨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发现二者呈倒 U 型关系,且企业家精神对补贴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该效应自东向西递减,并在私营企业和小型企业中更为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政府应继续加大研发补贴投入,扩大覆盖范围,激励更多企业参与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激发创新潜力。其次,需着力缓解企业面临的财务约束,拓宽融资渠道,放松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限制,推动金融机构开发针对性产品与服务。具体措施包括:建立银行绿色审批通道、设立专项创新扶持基金、搭建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最后,应重视企业家精神的调节作用。政府需制定差异化与精准化的政策,契合不同企业的特征,提升政策效能、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加强对企业家精神的支持与培育,推动企业家增强创新意识、应用新技术、优化团队协作与激励机制,并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实际成果。还应完善相关法规与营商环境,协调民营与国有经济的互补优势,实现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伊阳 , 李秋敏 . 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J].价值工程 ,2023,42(31):166-168.2. 魏浩 , 连慧君 . 来自美国的进口竞争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就业 [J]. 财经研究 ,2020,46(08):4-18.3. 张嘉望 , 李博阳 , 雷宏振 . 政府研发支持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再审视—— 基于“脱实向虚”背景下的融资激励视角 [J]. 当代经济管理 ,2022,44(08):50-63.4. 张炳发, 田倩倩, 孙长美. 政府补贴、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J]. 会计之友 ,2020,(05):29-33.5. 夏玲. 政府补贴对企业 RD 投入的影响——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 ,2020,(24):132-137.6. 张孟 , 李文川 . 政府补贴、资本结构与企业研发投入——基于农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 中国商论 ,2023,(07):131-134.7. 王辰 , 吕孟丽 , 乔朋华 . 国际化扩张促进跨国企业绿色创新了吗——环境规制与行业规范的调节作用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40(01):81-91.8. 苗苗 , 苏远东 , 朱曦等 . 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检验 [J]. 软科学 ,2019,33(12):100-107.9. 李政 , 刘丰硕 . 企业家精神提升城 市全要素生产率 了 吗 ?[J]. 经济评论 ,2020,(01):131-145.10. 魏巍 , 彭纪生 , 华斌 . 政府创新支持与企业创新 : 制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整合 [J]. 重庆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1,27(04):231-244.11.Ahn M J ,Lee W, Mortara L.Do government RD subsidies stimulatecollaboration initiatives in private firm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2020, 151.12. 朱磊 , 李彤 , 刘丽等 .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创新 : 研究述评和展望 [J/OL].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4,(01):72-84.13.Schumpeter, J., & Backhaus, U. (1934). The theory of economicdevelopment. The European heritage in economic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JosephAlois Schumpeter. (pp. 61-116).14. 郭 平 , 胡 君 . 结 构 性 改 革、 企 业 家 精 神 与 经 济 增 长 [J]. 当 代 财经 ,2021,(09):16-28.15.崔世娟,陈丽敏,贾芳.企业家社会资本、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J].商学研究 ,2019,26(02):58-71.
作者简介:张敏雪(2001.2-)女,汉,河南三门峡人,硕士,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