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高中思政课教学创新的应用价值与实施策略
毛龄崧
湖北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信息时代下,大数据技术已逐步融入高中课堂并发挥其独特作用,为传统思政课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契机。如何利用大数据以实现教学方法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晚期,即将向成年早期过度,引导高中生端正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教师重点关注。文章立足在大数据视域下,从大数据的特点分析其在高中课堂中的作用、应用价值及运用策略,解释如何通过大数据实现教学创新。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大数据;教学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统思政课教学需要创新力量的注入,“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1],智慧课堂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教师对课堂的思考与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实现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以追求更优的教学效果。
而大数据是指在长期数据信息操作过程当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所形成的数据库,是“当今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新型的能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由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2],在教育领域中,学习系统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正是建立在大数据挖掘和解析各种复杂的教育数据的基础之上。信息时代,大数据对于高中思政课教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数据技术将信息与思想结合,提高思政课堂的实效性。
一、大数据在高中思政课的创新作用
1.大数据的数据量庞大有助于快速收集课堂信息
课堂信息包括教师输出、学生反馈、教学氛围等,教师可通过分析获取信息结合反思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若使用传统技术手段,收集信息效率低下且结果不全面,主观性色彩较强;如若利用大数据技术,因其数据量庞大,可代替传统的问卷与整合形式,将课堂中的基本信息可视化,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在海量数据中快速整理教师想要了解的课堂信息,并对其进行梳理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更改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与反馈,对教学方式做出改变,为后续其他工作做准备,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大数据的数据更新速度加快有助于及时修整课堂不足
高中思政课新课讲授多以议题式教学为主,议题式教学以议题为眼,以情境为载体,以探究活动为任务依托,围绕学科逻辑和生活逻辑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3]。虽然该教学方式较为新颖,切实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需不断更新以实现议题式教学的完善。而在大数据背景下,极快的数据更新速度对课堂的把握给予较大帮助,及时通过数据更新帮助教师发现新型教学形式的问题所在,了解学生对议题式教学的接受程度,并加以改进。同时,在数据中能够获取学生对于课堂的反馈情况,明晰学生是否真正学会学懂,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能否提高考试分数,再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做出调整,而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提高这一调整的效率,及时修整不足之处。
3.大数据的数据来源多样化有助于丰富课堂形式
高中思政课堂形式包括大单元教学、活动型学科、探究式课堂等,各式各样课堂形式的出现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不仅是简单的吸收课本知识,而是真正融入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质。大数据的数据来源多样,能够帮助教师开发新的课堂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并将各种模式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在通过多种课堂形式的合理运用下,平衡提高学生成绩与提升学生素养的关系,如议题式教学的出现则使得两者相得益彰;而探究式课堂让学生根据已知主动探索未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寻找更适合学生的课堂形式。
4.大数据的数据更为客观真实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系统和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实际数据展开研究,“用数据说话”,借助数据分析课堂成效。由于大数据系统中数据无法更改,切实存在,教师所获数据清晰可见,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偏好,故无主观因素影响,不同系统采集的信息相通且全面可信,可真实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为高中思政课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提供重要参考,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表现,评估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大数据在高中思政课的应用价值
1.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化时代,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可有效提高办事效率,课堂上也是如此。由于大数据独特的特点:数据量庞大、数据更新速度快、数据来源多样化、数据客观真实等,教师可以更好地准备教学设计,制作课件以提高备课的效率;学生则可以通过网上学习平台预习新课、复习已学知识以及完成课后作业,而通过大数据技术,教师能分析学生在网上学习平台的所有操作,在短时间内得到教学反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扩展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形式多样繁复:图片演示,视频、音频教学,直观性强,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法新颖,能弥补语言描述的不足,把书本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刺激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对该课内容有一个直观了解,有效增加知识容量。除此之外,教材、校本课程等都是教学资源等一部分,若有了大数据技术的加持,教师可以开发拓展更多的教学资源以供学生使用,帮助教师进行资源管理和利用。例如,教师可以将新闻与社会热点加入课堂,让课堂更贴近生活实际,也抓住当下热点,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又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搜索引擎,引导学生自主查找与今日课堂相关的资料,补充学习课本背后的内容,促进学生自我学习,提高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优化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教师可重新思考课堂上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通过数据得出讲解何种类型的知识点时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又是何时需要把这种主动权牢牢把握在教师手中,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探究式课堂、翻转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在把课堂交给学生时,同时需注意把握一个“度”,不能完全将课堂放任给学生,否则教师会失去对课堂的控制,使得教学走向与目标相悖的方向。学生始终是教学中的主体,一味地传授却缺乏主动思考会导致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失去教学的灵活性与创造性;适当交换课堂主动权可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共创高效课堂。
4.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发展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强调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学生的实际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4],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评价改革的一项明确且强有力的举措。大数据技术协助教师查明教学效果,收获学习反馈,通过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的数据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并对今后课堂加以调整。思政课智能化教学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需要从战略层面思考的教育问题,是思政课教学系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问题,即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管理等教学系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问题[5],在教学评全过程中通过大数据的指导,实现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发展,解决技术问题、教育问题、战略问题。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种大数据技术为教师提供全新教学方法,一改讲授法的枯燥单调,如信息技术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方式,将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程度[6]。运用新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燃起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将复杂深刻的书本理论转化为学生易懂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如在进行“改革开放”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带领学生走进那一段岁月,沉浸式体验改革开放的艰辛与不易,在虚拟环境中领会知识内容,让学生对其背景产生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搜索历史事件,产生更为深刻的体验。
三、大数据在高中思政课的运用策略
1.大数据技术协助教师把课本讲透
很多人对高中思政课的知识还停留在背诵就能学懂的印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许多知识点是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讲解,使学生真正理解而非肌肉记忆,而大数据独特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技术优势,能为思政课提供丰富的载体,帮助教师将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本知识的目标。通过收集高中生在互联网上留下关于思政内容的数据,例如搜索过哪些不理解的知识点,或是寻找过补充哪方面知识的课外读物,亦或是查找过哪类题目的解答,这些数据整合起来便是学生对于课本还不够理解的内容的画像。通过此画像,教师便可列出老师难讲、学生薄弱的知识点并重点关注,在课堂中着重讲解以及再次关注学生反馈情况。如此,学生不用再主观回答教师哪些知识点尚未理解,教师也能把握重点、难点,把课本整理的通透易懂。
2.大数据技术协助教师把课本讲深
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数据形式,更是一种分析工具。在平时教学中,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时,教师就需要将理论知识讲深刻,为学生一层层剖析本就难懂的内容,引导学生领会其背后的原理。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获得的数据样本有限,无法将知识讲透彻;而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利用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揭示现象背后的内在原因。例如,在利用大单元教学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时,教师则需要通过大量历史事实的数据来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而更深刻的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必然性,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故更加需要坚持与拥护党的领导,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3.大数据技术协助教师把课本讲活
课本知识是固定的,但讲课方式是灵活的。利用大数据技术,教师可以化讲授法为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自己探索书本内容,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在传统课堂形式中,教师多为理论讲授,这让本就抽象的知识更为难懂,甚至学生会认为书本上大多为“空话”,不知从何理解;而探究式课堂就极好地打破了这一桎梏,学生不再被动接受书本上枯燥、抽象的道理,他们经过自己在活动中的探索,切身理会繁琐道理背后的实质,从一个个的环节中抽丝剥茧的理清本质。例如,教师可以建立虚拟的“沉浸式体验”,运用大数据的“虚拟现实”技术,在讲授法治社会这一框的时候,把课堂变成一个小法庭,让学生来饰演法官、公证人、旁听等,在实景中探索法治社会的奥义,活灵活现地呈现课本里本来生硬的知识,此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总而言之,大数据技术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施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动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7],当今世界已走入一个智能化时代,大数据技术运用到高中思政课课堂中是大势所趋,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途径之一。大数据与思政课的融合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教学创新,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对思政教学带来的机遇与契机,牢牢把握大数据技术对高中思政课的作用与价值,并真正实施到课堂中去,不断增强高中思政课的创新性、针对性与灵活性,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英)舍恩伯格 V M,库克耶 K 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2-4.
[3]孙刘琴.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意义·原则·建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03):70-72.
[4]吴建兵.核心素养下初中思政“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07):90-91.
[5]周艺玮.高校思政课智能化教学的内涵、价值与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11):51-53.
[6]庞士鹏.信息技术赋能高中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44):98.
[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作者简介:毛龄崧(2001.6),女,民族:汉,籍贯:浙江省奉化市,湖北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不区分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