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影响研究
于肖
鱼台县实验小学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 272300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表明,数学教育必须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职责,要对数学学科发展的前沿状况以及数学文化予以关注,传承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的璀璨瑰宝,其中包含着诸多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把它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不但能够让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而且还能给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给予有力支撑,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成为了数学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1.1 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文化跟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二者彼此影响。教育是文化得以传承以及获得发展的关键途径,借助于教育活动,文化便能代代传承、持续创新。数学是人类文化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的过程同样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数学教学给予深厚的文化土壤,当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这个过程之中,同时领略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实现文化传承以及数学素养提升目标。
1.2 数学素养的内涵
数学素养所涉及的方面很多,其中包含着对数学知识还有技能的掌握情况,也有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体现,还有对数学抱有的情感态度方面,以及数学所蕴含的价值观等。当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素养之后,其不光是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理想成绩,而且还能够把数学思维以及相关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1.3 融入教育学的原理
就教育学原理方面而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契合。小学生恰好处在对周遭世界充满好奇、有着旺盛求知欲的阶段。传统文化里包含的故事、诗词以及艺术等诸多元素,能够通过生动且有趣的形式来将数学知识予以呈现,既能让学习难度有所降低,又可以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助力学生良好地理解以及掌握数学知识,推动其数学素养得以发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影响
2.1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古代的数学故事,传统游戏等元素。把这些元素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当中,能够打破数学教学所存在的枯燥感觉。比如,在对“鸡兔同笼”问题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引入《孙子算经》里面与之相关的记载内容。凭借古人巧妙的解题方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探索的欲望。能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不仅是抽象的数字以及符号,而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得以提升,为数学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传统文化当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以及多种多样的方法,其能够给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带来诸多不同的视角。当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以及面积相关内容之时,若向他们介绍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那么学生不仅可以知晓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而且还能够对圆周率概念有透彻的理解,同时也能了解它在计算圆的周长以及面积的过程当中的具体应用。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的方式,对于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很有帮助,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得更加深刻,还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得以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会增强,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2.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构成了数学素养的核心部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显著的作用。在传统文化里,存在诸多内容,这些内容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来加以分析并予以解决。七巧板游戏中,学生借助对七巧板展开不同的组合以及拼接,能够对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起到锻炼的效果;古代数学家在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独特思路,能够给予学生创新思维一定的启发,让学生在碰到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探索多种多样的解题办法,提升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创新性,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3.1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小学数学教材自身包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把这些素材元素同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在教授图形与几何方面知识之时,要引领学生观察中国传统建筑里面所呈现的对称、比例等数学元素;而在阐释分数概念之际,要和古代度量衡当中分数的表示方法联系。借助对教材的深入挖掘,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里,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传统文化,切身体会到它和数学之间紧密的关联。
3.2 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
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合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当中,能够让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吸引力都得到增强。可以组织以数学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对于举办“古代数学智慧”展览而言,让学生们自己搜集相关资料,动手制作展板,通过这种方式展示古代数学成就。还可以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运用传统的方法制作日晷,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它计时的原理,从而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数学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另外,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播放和传统文化有关系的数学动画、视频等,让教学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度都能有所提升。
3.3 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其自身所具备的传统文化素养,会对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实际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学校要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可以采用组织专题讲座或者举办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增进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以及认识水平。同时,学校还应当鼓励教师展开自主学习,细致研究传统文化和数学教学二者之间的融合要点,提升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以及实施过程中的能力,从而保证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能够精准且生动地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数学教学当中,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给予有力的支撑。
结论
经过细致挖掘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及着力提升教师素养等一系列策略,能够切实达成二者的融合,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增添崭新活力。在往后的教学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要持续不断地探索融合的路径以及具体方法,全面且充分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备的育人功能,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朝着高质量的方向稳步发展,有力地辅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二强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探究——以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为例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5(7):26-28.
[2] 张蕊 .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J]. 数学小灵通 ( 教研版 )( 中旬刊 ),2025(1):25-26.
[3] 张海华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路径探索 [J]. 成长 ,2025(1):67-69.
[4] 黄江 . 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三重逻辑 [J]. 教育科学论坛 ,2025(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