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改智转赋能网路思政协同育人
周月琴
南通理工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南通 226001
引言
在当今世界,知识创新正迅速加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从知识的发现到商业化应用,以及发明的转移,正经历快速的迭代,这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各国都在思考教育是否进入了新的转折点,“教育的未来如何”成为全球关注的时代课题。民办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转型不仅关乎自身的生存,更对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国家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数字教育公平、包容、开放、共享等优势,为民办高校的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理念与新路径。
数字化转型不仅涉及教育技术的更新,更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形式的多样化。民办高校因其办学灵活性强,在改革创新中拥有独特优势,不断探索“三全育人”的思政工作新模式,采用协同育人,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深入融合,构建齐抓共管的“大思政”格局,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1 网路思政协同育人的定义
思政教育是社会成长的负熵,是个体的精神粮食,不食负熵,将趋于乱。纵观历史,思政教育是社会稳定发展的生命线。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国家强大需要培养人材,个人成才获得更好的事业发展,思政教育贯穿其中,是双向奔赴的纽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思政教育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重中之重。网络是意识形态迅速扩张的新领域新战场,“大囫囵”融合的同时,要警惕意识“病毒”侵蚀,民办高校要把立德树人放到高校思政教育的首要地位,铸牢青年学生的共同体意识,增强他们“四个自信”“五个认同”。
协同育人是指通过人机共育、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多种途径,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最终以立德树人为价值旨归,以培根铸魂为育人本质,铸魂育人思想为主导,数字为手段的一种教育模式。协同育人的核心是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合力。
2 数改智转是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改智转不仅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市场、政策、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这些因素的不断发展,数改智转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教育数字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全民终身学习”。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3],也强调了国家发展对高质量教育、创新型人才与日俱增的现实需要。在 2023 年初,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强调,数字中国的建设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尤其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是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支持。当前紧张的国际形势,大国之间的对抗,百年变局之中国家崛起实现伟大复兴关键时刻,数改智转已然成为一把破局利剑。放眼德育为先、思政居首的新时代,数转智改是高校思政课突破舒适区、寻求新发展的破局之道。
3 数转智改在网络思政育人中的风险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网络思政育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伴随着一些潜在风险和挑战。民办高校应在正确认知的前提下科学运用数字技术,坚守网络思政教育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突破数字赋能、数据驱动形式化的简单、盲目误区,克服教学过程中对“数字框架”的盲目沉沦;以防出现技术误用、浪费、滥用等现象;防止技术与教学内容不符,警惕数转智改的形式化追逐。在推进数转智改的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清醒认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网络思政育人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手段,但技术本身并非万能。过度依赖技术,忽视人的主体性,容易导致“技术至上”的倾向,削弱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
避免过度依赖算法推荐,导致信息茧房。算法推荐虽然可以提高信息获取效率,但也容易导致用户陷入信息茧房,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单一,不利于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避免过度依赖虚拟现实,削弱现实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但过度沉浸在虚拟世界,容易削弱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过度依赖数据分析,忽视人文关怀。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但数据无法完全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需要结合人文关怀,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 数转智改赋能网路思政协同育人新范式
制定专项规划,将数转智改赋能网络思政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完善政策体系,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网络思政平台建设、资源开发、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网络思政平台建设、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
民办高校应整合校内各类资源,搭建一个集信息发布、课程学习、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网络思政平台,方便学生获取思政内容,参与思政活动。制定相关制度,不断优化数智平台的建设,提升信息发布和更新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参与互动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民办高校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和更新机制,确保思政教育内容的及时发布和更新。例如,通过定期发布思政教育内容,如时事热点、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保持信息的新鲜度和时效性。同时,高校应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学生的反馈意见,优化信息传递效果。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改智转”在提升民办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民办高校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可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思政教育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