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类作业设计探究

作者

央卓玛

那曲市色尼区第二小学 西藏那曲市 852000

引言

随着“双减”政策与新课标同步推进,小学语文作业需从“知识巩固型”转向“实践素养型”。据教育部 2024 年调研数据,仅 35% 的小学配备了系统的语文综合实践类作业资源, 60% 的教师表示“缺乏实践类作业设计经验”。因此,探索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类作业的科学设计方法,成为解决当前教学困境、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关键课题。

1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类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1.1 调整语文作业结构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类作业突破了传统作业模式的局限,有效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使语文作业结构得到优化,显著降低了书面作业的比重。这种转变使作业从“巩固知识”转向“提升能力和素养”,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得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全面提升了语文素养。

1.2 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在“双减”政策影响下,教师打破原本的作业设计框架,不再按照统一标准布置作业任务,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学习目标提供差异化、分层化、弹性化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并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学习自信,勇敢面对学习困难。

1.3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实践类作业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具有生活性、实践性、创新性特征。这类作业能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部分实践类作业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积极思考并深度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还能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类作业设计

2.1 跨界式作业:打破学科壁垒,强化综合能力

新课标引领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从“知识传授中心”转向“核心素养导向”,语文学习不单单要发展个体语言能力,还需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提升。传统的语文作业局限在听写字词默写、仿句造句、课文背诵等,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互动和联动不足。跨界式作业,需要打破语文学科的封闭性,借助与科学、艺术、劳动、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融合,激活学生的多元认知系统,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以《陶罐和铁罐》一课的教学为例,文章讲解了铁罐因坚硬而没有损坏,而陶罐则因为脆弱的特性破裂了。基于这一故事的引导和文章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感受坚韧和脆弱的差距,基于对比可以在学科之间开展深层次的讨论。在课后巩固环节,为实现跨界作业,打破学科壁垒,教师们可以设计一项特殊的语文作业:我与物品的成长日记。学生们选择常见的物品并记录物品在使用时发生的变化,基于对物品的观察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描写和表达,同时结合科学的观察方法理解物品的物理特性,例如陶罐如何因外力破裂,铁罐如何因硬度大而保持完好。除文字记录形式外,学生们可以借助拍照的形式动态记录物品的变化,结合美术课所学的内容绘制物品变化的场景图,学生们要充分运用科学、艺术和语文知识,完成一项全方位的多模态表达的特殊作业任务,在潜移默化的作业中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2.2 立足教学需求,加入预习作业

由于不同学生的预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预习指导:在预习开始阶段布置任务,帮助学生明确预习方向;在预习过程中提供微课、阅读文本等材料,辅助学生理解预习内容;在预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真实情况完成报告,说明预习结果以及遇到的困难,为后续实施精准化教学做准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古诗三首》为例,本节课主要学习《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古诗,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诗人借咏物传递人生志向的写作手法。为减轻学生课堂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布置预习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做好下一步理解古诗情感内涵的准备。首先,教师可结合古诗内容以及预习目标设计预习任务。任务一: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内涵,思考“物”与“志”为什么能联系在一起。任务二:查阅资料,了解《马诗》中“金络脑”的含义以及诗人的生平经历。任务三:阅读《马诗》《石灰吟》《竹石》,判断古诗是单纯描写景物还是借写景抒发志向,并说明原因。其次,为提高学生预习效率,避免学生在查阅资料上花费过多时间,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微课资源,主要包括对诗人李贺、于谦、郑板桥人生经历的介绍,以及拓展《墨梅》和《青松》两首诗,为学生提供赏析示例,帮助学生理解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特点。再次,教师可要求学生认真填写预习报告。一是要求学生简述自己的预习情况以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二是要求学生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讲述托物言志手法的含义以及“物”与“志”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要求学生针对预习作业设计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预习需求。最后,教师可结合学生提交的预习报告,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代入情境思考作者在作诗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学生将“物”与“志”真正联系在一起。

2.3 融合信息技术, 赋能团队协作

信息技术不仅为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 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成效。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阅读平台 , 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电子书籍。通过精美的插图和生动的音频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利用平台上的互动功能 , 如标注、做笔记和分享心得等 , 鼓励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 , 并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 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团队精神不可或缺 , 为了进一步加强团队协作 ,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或学习论坛作为在线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作业问题、分享学习心得和作品 , 进行实时的互动和反馈 , 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和分享;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简单的多媒体工具进行创作, 并融入团队协作的元素。

2.4 以生活实践类作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生活实践类作业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一系列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生活实践类作业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使语文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富有活力。生活实践类作业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很大助力,能够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促进语文知识的内化与迁移,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结语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 ,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 , 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小学语文作业将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重要舞台, 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晓芳 .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业设计与实施 [J]. 教育科学论坛,2024,(29):75-77.

[2] 吴建军.“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性作业设计[J].小学生(上旬刊),2024,(09):70-72.

[3] 韦荔蘋 . 小学跨学科综合实践型语文作业设计的探索 [J]. 广西教育,2024,(19):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