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策略
郑淑红
福建省惠安第二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积极探索情境教学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素养。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认知,提升德育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究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性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情境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法治意识,从而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基于生活教育原则,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为了更有效地向学生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需要基于生活教育原则,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力。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拉近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通过将抽象的道德观念与法治理念融入具体的生活场景,教师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深深浅浅话友谊”时,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友谊”这个词汇可能会有些抽象,教师应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带入自身经历来感受“友谊”的深刻含义。可以向学生讲述案例,两个学生A和B一直以来关系很好,但是学生B因为生病请假缺席了一节英语课,回到学校之后向学生A借笔记却因其自己也要复习而遭到拒绝,学生B可能会心里难过认为学生A不是他的朋友。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学生B的行为是否值得理解以及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自己应该怎样处理,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经验的复盘总结深入思考“友谊”的含义,明白在朋友相处过程中要懂得互相尊重,与朋友共担苦乐。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自我反思中形成是非观。
二、立足角色模拟活动,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角色模拟活动是指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角色,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角色扮演和互动。新课程背景下,在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各种角色模拟活动。通过角色模拟活动,学生能够在模拟的情境中亲身体验到道德与法治的实际应用。学生可以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到不同角色的职责和权利,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维护正义。同时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互动和合作,学生还能够学会沟通、协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尊重自由平等”时,教师可以模拟法庭审判,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熟悉正规庭审流程后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在课堂情景模拟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融入模拟现场,在案例中明确人物所做事情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树立对法律的敬畏感,掌握用法律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法治思维。角色模拟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模拟的情境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分析和判断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庭审过程中,双方扮演律师的学生围绕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展开激烈的辩论,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有效运用法律条文、案例分析和逻辑推理,努力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扮演法官的学生则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认真听取双方意见,依法作出裁决。模拟法庭活动不仅能让参与者感受到了法律的庄严与神圣,更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尊重自由平等的重要性。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更加明白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关键作用。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新课程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验、感悟,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和价值。此外,在线学习平台、互动社区等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例如,教师在讲授“多彩的职业”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教育资源筛选符合教学内容的各种职业相关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学生可以通过视频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和就业前景,掌握当前市场上的就业信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形成报告,包括自我认知、对当前就业环境的分析以及自身就业目标的选择等各个方面。教师通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思考为实现个人就业目标当前阶段要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在课上分享自己所选行业内的优秀人物事例和榜样人物的敬业精神。此外,教师也可以帮助对职业前景不明确的学生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方向,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生涯有初步的规划,为学生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信息过载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在筛选职业信息时感到困惑以及部分学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因此,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学生职业规划时,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筛选和鉴别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助力学生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故事性教学情境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注意营造一个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故事情景,把有趣的故事元素与教材结合起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通过故事情节,使其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体会到其中隐藏的逻辑,并且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从而提升自己的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情绪的管理”时,教师可以结合社会新闻精心挑选一系列与情绪管理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有生动的情节,又蕴含深刻的道理。在故事性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鼓励学生带入故事中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情绪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情绪。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生在故事中的收获和感悟,进一步加深对情绪管理的理解。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发脾气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自己曾经愤怒、焦虑情况下做过的不良行为。之后可以让学生总结梳理情绪管理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内化课本知识,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创设故事性教学情境,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情绪管理的基本方法,学会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积极应对,也学会在取得成就时保持谦逊、不骄不躁。这些情绪管理的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将在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故事性教学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维护法治秩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持续探索和完善这一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具有良好情绪管理能力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策略的应用对于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策略时,应注意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加强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谢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2):140-142.
[2]杜忠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28):79,81.
[3]黄小凡.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实践[J].文渊(中学版),2022(3):688-690.
课题:本文系惠安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中学教学情境创设实践和研究》的段性成果,课题立项批准号:HA145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