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维护保养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周鲁宁 栾志鹏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近年来,地铁已经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居民出行体验的关键设施。伴随着地铁线路的延伸和运力的提升,地铁维护保养的要求也日益提升。高效的地铁维护不仅保障了乘客的安全和舒适,还直接关系到地铁系统的运营成本和整体效益。而地铁维护保养成本包括日常的检修和设备更新,涉及长远的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探索有效的维护保养策略和成本控制方法,对于确保城市地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城市地铁;维护保养;成本控制;影响因素
一、引言
地铁系统的日常运营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维护保养成本成为困扰地铁运营者和城市管理者的一大难题,交通系统的复杂性使得维护保养的成本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因而探索成本控制的有效路径显得尤为重要。维护保养策略的科学选择是成本控制的第一步。不同的维护策略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迥异,有的策略注重预防性维护,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避免故障的发生;有的策略则偏重于事后修复,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而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维护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消耗。再者,高效的人力资源与供应链管理贯穿整个维护过程,对成本控制具有关键影响。
二、影响地铁维护保养成本的主要因素
(一)维护保养策略的选择
地铁维护保养策略大致可分为两类:预防性维护和故障后维护。预防性维护通过定期检查和保养来避免设备故障,其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在故障发生前发现问题,提前采取措施,从而将突发故障的概率降到最低。这类策略需要制定详尽的维护计划和高效的执行团队,以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不会被忽略。但是,预防性维护需要的投入较大,设备的检查和维护频次更高,短期内的成本较高。但从长期来看,预防性维护能够极大地减少因突发故障导致的停运损失和修理费用,从而控制长期成本,使得整体运营更加平稳。故障后维护更注重在设备发生故障后进行修理和更换。这种策略的初期成本较低,因为不需要进行频繁的检查和保养,但它的缺点在于一旦发生故障,将导致部分设备停运,甚至影响整个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营,产生不可忽视的经济损失和维修成本。更糟糕的是,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增加了维修难度,还常常带来突发的高昂支出。因此,单纯依赖故障后维护并不理想。
为了优化维护保养策略,可以采取预防性维护与故障后维护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引入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地铁运营方可以采集和分析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实现精准预测和实时监控,从而提高预防性维护的效率。在数据支持下,更精准的预防措施以及及时的修理可以明显地减少停运次数和维护成本。例如,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控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研判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故障趋势,通过云平台实现维护信息的联动共享和优化,确保所有设备都在最佳的状态下运行[1]。
(二)技术更新与创新
技术更新为地铁维护保养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技术,通过智能化和自动化手段,提高了维护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人力成本,减少了设备的停机时间;而技术创新则为地铁维护保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通过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实现预测性维护,可以避免突发性故障,节省了高昂的紧急修复费用。
从实际操作来看,传统地铁维护主要依靠周期性检查和人工维护,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却容易因设备老化或意外故障而导致成本上升。采用技术更新手段后,可以通过现代化设备和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实时诊断,如此一来,地铁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能被及时察觉,预防性维护措施也能更早介入,极大地减少了大范围故障的发生几率。在优化维护保养策略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与地铁系统的深度融合,地铁列车、轨道以及站台的各项参数可以实现实时采集和分析。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潜在问题,将检修工作安排在不影响运营的时间段,提前准备所需的维修物资与人力资源,提升检修效率。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地铁维护中,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设备工作状态进行智能分析和预测,优化维护计划。结合3D打印技术,还能在设备损坏的情况下快速制造出替代零部件,显著减少维护周期和停机时间。
(三)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配置和管理人力资源是降低地铁维护保养成本的核心。在地铁维护保养过程中,通常需要大量专业技能人才,调度过程需基于实时数据分析和预测,确保人员在需求最高的时间段和地点作业,最优的班次安排能够避免加班成本,进一步降低费用支出。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强调建立智能化的人员管理系统。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管理者可以更精准地预测和安排人员需求,提高调度效率。企业可以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员工创新和提高工作效率,如提供岗位晋升机会、技术比武等。福利制度也要不断优化,应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增强归属感和工作满意度,稳定团队结构,减少离职率[2]。
(四)供应链管理
地铁系统的维护保养需要各种各样的零配件,这些配件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有些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导致其采购和储备都需要精细化管理。在零配件供应方面,供应链管理发挥着关键的统筹协调作用。供应商的选择、采购策略的制定、交货周期的控制,都在直接影响到维护保养的成本。如果供应商不能及时、保质保量地提供所需零配件,将会导致因等待时间过长而产生的额外维护成本;且供应商的竞争力不足或价格过高,也会直接推升地铁维护保养的费用。合理的库存管理在地铁维护保养成本中同样不可或缺。忽视库存管理可能导致过量库存,使资金流动性受限而导致成本上升,但库存不足又可能因为等待配件而延长设备故障的修复时间,影响整个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营。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如预测分析和刚好及时(Just-In-Time)库存管理,可以大幅度减少库存占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从而显著降低维护保养成本。运输效率对成本控制也有显著影响。通过优化运输路径和选择高效的运输方式,可以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合理安排配送批次,避免因配件不足而频繁调配,可以进一步降低运输费用。
结语
控制地铁维护保养成本,需要从多方面着手。第一,选择科学合理的维护策略,结合先进技术手段,预防与修复并重。接着,持续推进技术更新与创新,提升维护效率。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设备的监测和控制,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测,避免故障的发生。再者,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再健全供应链管理体系,选择质量可靠、供货及时的供应商,确保维护所需配件的质量和供应速度。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考虑将智能维护系统引入地铁运维体系,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地铁维护的智能化、自动化。
参考文献
[1] 谭小莉.浅析地铁运营公司成本控制[J].财讯,2023,(16):119-121.
[2] 李显林.地铁机电设备维护维修管理的经济性[J].大众标准化,2022,(19):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