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营造林技术与森林经营管护措施

作者

高赫

呼伦贝尔市乌奴耳林业局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乌奴耳镇 022177

摘要: 森林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在防风固沙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生物生活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目前,人们已经逐渐对森林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不断提出解决方案来改善现状和缓解森林面积减少的问题。然而,造林技术仍有不足之处,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关键词:营造林技术;森林经营;管护措施;

随着森林资源日益受到关注,为解决其管理与保护问题,以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例,深入研究问题根源,并提出建立全社会的森林资源意识教育体系、加强林业立法、优化执法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防火系统等多方位措施。这些解决方案旨在提高社会对森林资源的关注度、加强法治机制、优化资源利用,以期为相关人员和工程提供参考,共同促进森林经营与管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植树造林与森林经营管护的重要意义

1.就社会层面分析,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管护离不开人的参与,故而为人们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了我国的人口就业率,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为社会安定与和谐谋福祉。

2.从经济角度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纸张,大多由森林资源经各项工序制成,可见树木自身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合理保护与管理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不仅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还能够达成“脱贫攻坚、脱贫致富”的建设目标。

3.以生态为切入点,植树造林有利于提高土壤肥沃程度,增加土质蓄水能力,从而达到防风固沙、维持生态的作用,最大程度降低洪涝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避免自然灾害对我国现有资源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森林资源作为天然的“氧吧”,加强植树造林与森林经营管护,不仅能够净化空气,优化居民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还能够提升各界人士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激发和提升其环保意识,促进各项环保治理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

二、植树造林技术

1.播种造林。播种造林即直播造林,具有方法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该技术在应用前需保障种源充足,造林区域病虫害发生率较低,该区域不受人力破坏且人口较少。播种造林方法主要有缝插、块状播种、穴插及撒播等,在播种前需处理好种子,充分消毒、浸泡及催芽,使幼苗生命力更加旺盛。

2.植苗造林。植苗造林即栽植造林,选用根系完整的树木造林,该技术的应用利于增强树苗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对造林地并无过多要求,苗木生长态势稳定。在植苗造林的过程中需要分播、移植及营养繁殖,按照苗木是否带土可分为容器苗、裸根苗2类,在实操进程中还可使用野生苗。当前植苗造林主要使用裸根苗,要在保障苗木根系完整的前提下对其高度、地径粗度等方面做出要求,选择无机械损伤的苗木,为有效应用植苗造林技术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为提高植苗的成活率,要在栽植前降低其蒸腾量,合理处理裸根苗部分枝叶,保障其含水率,这利于苗木栽植后根系快速恢复。

3.分殖造林。应用树木营养器官造林的技术即为分殖造林,地下茎、枝丫、根系等均可用来造林,此技术可节约育苗经费,还具有便于操作的优势,造林成活率高,幼树初期生长势头强劲,在遗传因素作用下保持母本优良性状。分殖造林在春秋两季较为常用,通常土地解冻后就可应用该技术,在草木发芽后、秋季叶落后便能进行分殖造林。造林时需控制好枝条的粗细,选用1~2年生枝条并剪去侧枝,预先清理与平整林地,为实施扦插做好准备。要注意控制苗木的间距与插入深度,若土壤水分较少可覆盖细土并应用垄作方法,充分灌水后覆盖塑料薄膜,待苗木长出叶子后即可拆除。分殖造林对林地条件要求较高,主要是种植营养繁殖的树种,受母树分布情况及数量制约,分殖造林材料来源是一大问题。

三、森林经营管护措施

1.提高重视程度。其一,建立全社会的森林资源意识教育体系。通过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多功能价值,培养社会对森林的保护意识。实施方法包括组织森林科普讲座、开展生态主题活动,借助各类媒体进行信息传播,提高公众对森林资源的认知水平。其二,建立社区参与的森林保护机制。通过设立社区监督委员会或森林保护志愿者团队,使居民积极参与森林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工作。相关部门可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激发社区的自我管理和保护动力。其三,建设互动平台促进参与。搭建在线社区和平台,使公众能够参与到森林经营管护决策的过程中。这样的平台可以用于分享经验、提出建议,促进公众对森林资源问题的深入了解,并提高他们对保护森林的自觉性。其四,加强学校教育培养生态意识。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生态文明和森林保护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在学校推广环境保护知识,将森林资源保护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在未来形成更广泛的生态保护力量。

2.2加强林业立法。立法是执法的前提保障,开展森林经营管护,就必须加强林业立法,实现自上而下的有效管理。首先,发挥各林业管理局的作用,明确岗位职责与义务,落实各林区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其次,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相关林业部门与站点,对本地区的地域特征及林木特点进行全面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林业管理细则,增设“林业信息课堂”,定期发布业内数据及专家快讯,吸引当地居民主动投身森林经营管护工作,提高立法与环境、人群的契合程度;最后,建立奖惩机制,定期对林业局内部人员的组织架构和薪资待遇等进行调整,并邀请专家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综合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幸福感和认同感,在真正意义上激发森林经营管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助推行业革新与进步。

3.优化执法管理。首先,执法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森林经营管护法治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与分解,建立林木资源监管网络系统,并以此为基本准则,规范执法行为与执法流程,全面提高执法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其次,提高犯罪活动打击力度,以开展活动为着力点,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以法律法规为准绳,整治违法犯罪行为,营造森林资源管护的高姿态,加快林业优化与发展进程。

4.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森林经营管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合理利用,因此,在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应当对其进行有力保护。首先,严控森林资源的再生速度,采育结合,竭力寻求森林资源砍伐与培育的平衡点,避免天平倾斜导致的生态破坏或资源短缺;其次,创新植树造林技术,以现有技术为基础,辅以实时数据分析,探索利用效率提升的方法;再者,加快自然林的恢复速度,封山造林,有选择性地开发森林资源,科学扩大森林面积,优化生态系统,提高森林抗灾能力;最后,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兴建自然保护区,实现对野生动物资源的有力保护,避免生态系统紊乱,为森林经营管护工作添砖加瓦。

5.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然走进各行各业,林业亦是如此,相关从业人员应当将信息化技术积极引入森林经营管护之中。一方面,引进林木测土配方系统,借助网络这一足不出户的便捷途径,提供线上查询、专家咨询服务,为广大林农开展森林经营管护提供帮助,使其获得更为可靠、科学的参考数据,提高管护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借助网络优势,建设森林防火信息管理系统,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预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有效加强森林情况的监督与管理。

总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林业立法,优化执法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并且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进一步促进森林经营与管护,为百姓安居乐业和国家繁荣昌盛谋福祉。

参考文献:

[1]张兰.植树造林技术与森林经营管护措施探究.2022.

[2]刘振华.植树造林技术与森林经营管护措施分析.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