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探索

作者

姚云文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峨溶镇中心校 4099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需求,即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文化知识,也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语文阅读素养。阅读是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基本条件,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效率,剖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进行相关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路径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活动,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转变观念,打造“语文味”

(一)重视培育学生学习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体现“语文味”,重点培育学生学习能力,一改单纯、单向传递语文知识的现状,而是要让学生具备自主阅读的动力,激发学生创造性阅读思维,融入自己的理解、思想参与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质量,形成独立见解和想法,养成优良阅读习惯。在《草船借箭》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三国时期的背景图片、人物画像和战争场景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故事情境。通过展示诸葛亮精心策划草船借箭的动画或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高潮部分。教师还可以利用音效来增强故事氛围,如播放水流声、风声、箭矢破空声等,让学生在听觉上也能感受到草船借箭的紧张与刺激。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果自己是诸葛亮或周瑜,会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文本归纳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融合生活实践,体现“语文味”

语文知识被广泛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教师要融合生活开展阅读教学工作,体现出一种独特的“语文味”,让学生爱上阅读和思考,形成优良的思索习惯。教师在阐述文本内容期间,需要融入一些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多视角解读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与人文思想,让学生养成关联生活赏析文本内容的习惯,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生活感知能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在《田忌赛马》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与赛马相关的生活实例或者场景,让学生联想到文本中的情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即通过巧妙的策略或方法达到某个目的或解决某个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换位思考,站在田忌的角度去赏析文本内容,实现生活和文本间的关联。

二、重视课堂提问,发展学生学科思维

(一)巧妙追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在小学语文阅读实践中,要想发展学生学科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追问技巧,通过巧妙化追问,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生独立探索文本知识,提高其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追问主要是指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答案再次提问,通过设计具备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循序渐进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内容、思想,通过师生间有效互动,实现文本内容的纵向探究,提升学生的阅读成效。在《刷子李》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你们认为为什么刷子李会被称为‘刷子李’?”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开始关注文本中关于刷子李技艺的描述,并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接着,学生将通过阅读文本内容来寻找答案。当他们发现刷子李刷墙时穿一身黑衣黑裤,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这种技艺让人叹为观止时,他们会逐渐理解刷子李名字的由来。然而,为了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文本表面的理解上,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从文本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刷子李不仅技艺高超,而且个性独特?”学生可能会回答刷子李对徒弟的严格要求,或者他对自己技艺的自信和自豪。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像刷子李这样的人,你会有什么感受?你是否也曾经在某个领域有过类似的精湛技艺或者独特个性?”这样的问题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二)巧妙探问,引导学生多视角思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发展性理答”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多视角探析、思考,通过深层次剖析、挖掘,了解文本中的关键思想和内涵。在传统阅读课堂中,教师都是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提问,学生按照文本内容回答问题,但是回答的思路较为片面,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因此,教师要注重巧妙化探问,让学生换一个视角去解析问题,达到一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学习成果,更为精准化掌握文本要点内容。在《威尼斯的小艇》的阅读中,教师可以探问:“你认为威尼斯的小艇在威尼斯这座城市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给威尼斯带来了哪些独特的魅力?如果你是威尼斯的市长,你会如何向游客介绍威尼斯的小艇?”这些问题将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威尼斯小艇的重要性和特点,同时也能够训练他们的思辨性思维能力。

三、个性化阅读,营造趣味阅读氛围

(一)发表个性观点,打造优良阅读环境

在开展阅读活动期间,教师要体现“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增强学生阅读的自觉性,敢于发表自己的个性观点,一改传统阅读活动中“投喂式”的教学现状,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和阅读的学习空间,给予学生点拨和提示。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链的方式,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关键内容,形成个性观点。在《祖父的园子》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设定如下问题“作者描写祖父园子的初衷是什么?如果是你来描写园子,你想写谁的园子?”在问题引领下,学生需要关联实际经验来回答、构思,通过各抒己见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实现个性化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参与阅读活动。如在《祖父的园子》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归纳祖父的形象,用心感知文本中祖父的宽容与慈爱,探讨一下祖父和园子对于作者的影响,提出个性化、多元化的观点,训练学生阅读思维。

(二)注重批判性阅读,提高阅读成效

批判性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发作者和文本间的有效交流,改变以往阅读实践中学生机械记忆的现状,而是要灵活分析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提升学生个性解读能力,深化对文章内容的提炼和整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首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质疑,让学生学会批判性思考,在批判中获得和文本间的交流,唤醒学生思辨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景阳冈》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武松到底是粗鲁蛮横的人,还是智勇双全的人?”让学生积极表述观点,陈述自己的论点,更为扎实掌握文章内容,锤炼学生批判性和思辨性学科思维。

四、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主动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尚仁.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8(33):132-133.

[2]容余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6):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