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讨论式案例教学法对妇产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提升探讨

作者

黄亚娟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人民医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022250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式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该院92例妇产科实习的医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讨论式案例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组的授课教师及教学内容相同。教学结束后用相同的试卷及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病例分析能力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从而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讨论式案例教学组的病例分析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均<0.05);在巩固理论知识、锻炼自学能力、训练临床思维、增强接诊自信、密切师生关系方面,讨论式案例教学组学生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讨论式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有积极的意义,可提高妇产科临床教学质量。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习;临床教学;妇产科

妇产科是守护女性健康以及迎接新生命的重要医疗场所,且日常工作量较大,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具有充沛体力、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出色的操作技能,才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而临床教学是为医院培养优秀医护人才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当前各类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不断发生的背景下,加之受到病情影响多数患者会存在过度焦虑情绪,导致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而且多数妇科疾病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因此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影响,所以需要进一步从根本上提升临床医生的职业素养以及综合能力,提高临床妇产科疾病的治疗效率,帮助患者尽早减轻病痛折磨。但以往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缺乏对医学生研究探索能力的培养,而且过于单一乏味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医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最终会影响医学生的综合能力,降低临床医学质量。本研究将讨论式案例教学法引入妇产科临床教学中,探索讨论式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评价其应用价值。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又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也可称为案例化教学。近年来,案例教学法成为法学教育中被广泛采用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在实践中,常规的案例教学法表现为通过案例将所描述的法律事件引入课堂,通过学生对法律事件的阅读和分析,进入特定的法律情景,经过老师的问题设问,学生的分析讨论,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归纳或演绎的方法掌握蕴涵于其中的法学理论,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特别是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是一种集启发式、参与式、民主式于一体的崭新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资料与方法

1、教学对象;选取该院妇产科92名医学生。一个自然班随机设为实验组,另一个自然班设为对照组。实验组46人,男19人、女27人,年龄20~23(21.83±1.00)岁;对照组46人,男24人、女22人,年龄20~24(22.04±0.98)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教学方法。两组教学内容、带教教师均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实习教学,即以带教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记笔记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讨论式案例教学法,实施方法如下:①根据每个阶段进入妇产科实习的人数进行分组,每组4~5人,任命其中一人为组长,负责总结记录讨论内容并进行汇报,所有组员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②案例选择与分配:带教教师根据妇产科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选择相关性较高的案例(如妊娠合并症、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建立能够紧密联系临床实际、突出教学重点的典型教学案例库,针对每个案例设置3~5个问题,由学生分析讨论。在教学开始前1周,每个小组随机抽取1个案例,各小组在课前自主查阅书籍及文献,完成与案例相关的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前准备所讨论的内容。③互动讨论与总结:首先由每组派代表汇报组内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针对所汇报的内容进行提问和再次展开讨论,对案例的分析与总结进行补充。④最后由带教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系统性、条理性的阐述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阐明易被学生忽略的要点,同时引申出该案例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

3、考核评价方法。教学结束后统一进行考核评价,分为卷面测试和问卷调查两部分。卷面测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包括理论知识题40分和病例分析题60分,总分100分。同时向每位学生发放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从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锻炼自学能力方面调查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可选答案为“满意”或“不满意”。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1、两组卷面测试成绩比较。两组理论知识题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例分析题分数、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

2、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共发放调查问卷92份,回收92份,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在巩固理论知识、锻炼自学能力、训练临床思维、增强接诊自信、密切师生关系方面,实验组满意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妇产科临床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升实习医生的知识储备量,更需要使其快速培养临床工作意识,明确妇产科临床工作特点、患者病情特征等,以便顺利完成由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蜕变。但由于妇产科面对的患者具有一定特殊性,所涉及知识的复杂性,给临床带教方式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带教方式虽然也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其教学的主体仍侧重于教师,并且实习生在课堂上需要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系统化的知识,完全被动地灌输导致学习效率偏低,其自身也无法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带入到临床工作当中,长此以往难以有效培养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单纯的知识灌输还会使实习生产生仍处于学生阶段的错觉,不利于其对角色转换的正确认知,最终导致参与临床工作后难以快速胜任。讨论式案例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为课堂主导的教学模式,其将教学重心放在观察、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按照顺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对相关问题、知识点等进行思考,并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教学时,需根据实习生的具体数量,建立相应的学习小组,以小组方式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借此锻炼实习生的临床合作能力,为后续参与团队工作打好基础[1]。讨论式案例教学能够融洽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不仅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的热情也受到了限制,教师学生之间基本上是“零交流”,教学效果也大大降低。在讨论式案例教学中,学生之间的讨论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容易做到“因材施教”。在互相讨论中,不止学生,教师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教学相长。

妇产科临床教学是培养优秀妇产科医生的重要基础,是锻炼和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的重要阶段,是由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和蜕变的关键阶段。鉴于医学专业的特性,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探索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考核成绩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均显示,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案例及教学法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学习,活跃学习氛围,将理论知识紧密联系临床案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锻炼其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小艳,刘巧玲,张安红.理论课程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9(33):150-153.

[2]刘洁,万慧.临床路径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4(8):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