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水利枢纽工程标准化管理路径
刘颖 路瑶 齐志强 王凤军
1通辽市乌力吉木仁水利枢纽管护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028000 2通辽市西辽河水利枢纽管护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028000
摘要: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相关部门需共同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完善细节,从专业方面努力,实现水利枢纽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优势;策略
水利枢纽是在渠道或河流适当位置兴建水工建筑物综合体,具有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在当前水资源日益紧张下,水利枢纽工程作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主要措施之一,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然而,在经济发展、制度条件等制约下,部分水利枢纽工程存在“轻管理、重建设”情况,导致其运行管理状况不太好,甚至诱发较严重安全隐患,制约了水利枢纽工程可持续发展,对此,水利枢纽的标准化管理较重要。
一、水利枢纽工程概述
水利枢纽是为实现除害兴利的目标,由若干座不同水工建筑物构成的建筑物综合体。由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取水建筑物及船闸、升船机、过鱼设施等专门性的建筑物组成。由于水利枢纽多修建在江河上,既对水起控制作用,又承受水的作用。因而,具有水工建筑物间或与其它工程间关系密切、功能复杂特点。水利枢纽具有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在这些功能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所以水利枢纽工程,既具有除害、兴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影响,又存在改变生态环境,淹没和占用耕地、城镇、村庄、文物古迹等不利影响。
水利工程特点包含:①有很强系统性和综合性。单项水利工程是同一流域,同一地区内各项水利工程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工程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单项水利工程自身往往是综合性的,各服务目标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矛盾。②对环境影响大。水利工程不仅通过其建设任务对所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生影响,而且对江河、湖泊、附近地区的自然面貌、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甚至对区域气候,都将产生不同程度影响。③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技术复杂,工期长,投资多,兴建时要按基本建设程序及有关标准进行。
二、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优势
1、让规章制度更健全。当前,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还是新生事物,无论是规范还是标准都还存在不足。当然,随着时间推移,许多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单位根据标准化管理要求,对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逐步向“以制度管人”转变,摒弃了原有“以人管人”方式。
2、让管理流程更趋于有序。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单位经标准化管理,制定了较强实践性操作、管理手册,使许多管理工作有了统一工作标准。同时,对各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及细化,无论是工作流程,还是内容做到了清晰明了、一目了然,实现了管理“三化”要求,即可追溯化、痕迹化、标准化,使管理流程更有序
3、让管理过程更趋于规范。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单位经标准化管理方式,对各事务有了明确操作步骤、内容、方法,关键岗位的操作规程做到“上墙明示”,在很大程度上使管理更规范,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变得更有序。
4、让重建轻管局面得以改变。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单位经标准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水平,管理程序规范,管理事项、标准明确,在单位内容上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标准化管理氛围,使重建轻管局面得以改变。
三、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策略
1、加强标准化管理知识宣传与标准化管理
①加强标准化管理知识的宣传。标准化管理一直未能有序开展,这是由于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单位领导不了解其重要性,普通员工无积极参与标准化管理意识。因此,加强标准化管理知识宣传显得较重要。⑴要对水利枢纽运行管理单位的领导进行标准化管理知识专项培训,使其了解标准化管理必要性、主要内容、作用、功效等,有效增强其标准化管理意识。⑵营造良好的标准化管理氛围,使员工能积极参与到标准化管理工作中,有效增强自身标准化管理能力,提高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水平。
②定期开展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业务培训。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对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较重要,若水利工程地处偏远,运行、检查、维护依靠现场技术人员,需管理者提高管理意识和水平,规范管理操作行为,具备更高水平业务及应急能力。为此,可开展水利枢纽工程管理标准化建设及业务培训项目,培训旨在建立科学、规范的水利枢纽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涵盖管理责任、安全评估、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监督检查、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制度建设等。该项目包括标准化软硬件提升,标准化软件提升从管理组织、制度、流程、条件、标识、要求、行为、表单、安全等方面入手编制完成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手册,让管理者明白“怎么管、怎么干”;标准化硬件提升按标准化管理手册要求,对枢纽工程形象和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包括启闭机、钢丝绳、电气线路、标识、闸门远控与监视系统、闸室内外环境等的更新改造。首批启动实施的管理标准化要充分结合基层站点实际管理,在提升标准化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及实操能力的提高。在首批培训学员共同努力下,取得良好效果,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支持
2、加强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的制度建设。切实做到“有律可循、有法可依”,⑴明确水利枢纽工程管理标准,然后根据水利枢纽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的标准化管理手册,使之与水利枢纽工程日常运行管理相一致。标准化管理手册制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力求做到“动态更新”,结合目前的实际工作情况,做到“与时俱进”。⑵做到“有法必依”,制定标准化管理手册后,实际操作中要贯彻执行,否则很难达到标准化管理要求。⑶切实落实“执法必严”。无论是水利枢纽的维枢纽养护,还是水利枢纽日常巡查,或水利枢纽闸门启闭等要严格执行。⑷切实做到“违法必究”,一旦出现违反标准化管理行为,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处罚。
3、加大标准化管护经费的投入。在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中,经费投入不足往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此,要积极与当地人民政府协调,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帮助,形成长效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在省级及以上维修养护资金稳定情况下,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经费能充分到位。同时,要进一步监督标准化管护资金的使用,要让这些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作用,达到“最优性价比”效果。
4、强化运行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与激励。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具有管理难、收效有限的特点,运行管理人员责任心往往是关键。当前,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质量与运行管理人员薪酬未直接挂钩,因此易形成“干多干少一个样”,严重缺乏足够激励约束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的有序推进。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中会涉及到大量问题,这往往需运行管理人员以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去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运行管理者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的主动性、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等,会影响标准化管理成效。对此,要加强对运行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激励,这对提高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质量较重要。建议将运行管理人员薪酬与标准化管理成效直接挂钩,若在工作中表现优异,可给予一定奖励,这样运行管理人员工作时会主动积极,全心全意参与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促进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的良性发展。当然,若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出现了重大问题,甚至出现了严重经济损失,应对运行管理人员问责,并将责任和利益相挂钩。
5、促进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要推进水利枢纽工程管理迈上新台阶,要完善自身管理策略,还要强化对外部力量的关注。而公众作为助推实现工程标准化管理重要推手,想要真正参与到管理中,扭转建设轻管理的不良局面,就要持续重视对水利枢纽工程周边环境的美化,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参观,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对于水利枢纽工程的社会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王粒全.水利枢纽标准化管理的思路策略分析[J].水利建设与管理,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