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式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肖玉琦
内蒙古自治区 呼伦贝尔市 阿荣旗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引言: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训是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本文聚焦于互助式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训中的应用,旨在为提高护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水平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一、互助式教学法概述
互助式教学法(Peer assisted Learning, PAL)源于西方国家的教育实践,是一种依靠学生间相互协作、指导与学习的教育策略。在该教学模式下,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动,而非单纯依赖教师传授知识。在互助式教学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习者,也是指导者或帮助者。这种双向学习与教授机制推动学生深入学习,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与内化。其特点如下:
以学生为中心:在该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积极主动、独立思考的学习者。该模式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出并解决问题[1]。
重视合作与互动:学生间的合作互动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学会沟通协作,从不同角度和视野看待问题。在互助式教学法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合作互动,学生能够形成更为全面均衡的观点见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注重反馈与修正: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精准的反馈至关重要。它能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升。而且同伴间的相互评价建议更贴近学生实际,易于被接受。经过反馈修正,学生能更清晰地知晓自己的学习进程与成长趋向,明确个人学习目标,使实践操作更具针对性。
二、实操技能训练的合作模式
学生间角色模拟与反馈:在互助式教学法实践中开展实操技能训练,使学习过程充满探索与互动,营造出积极友善的合作学习氛围。其中,角色模拟是该教学法的一大特色,可让学生有机会体验不同角色,更贴近实际工作,从而更直观地理解和体会工作中需面对的情境与问题。例如,在练习注射技能时,学生相互充当护士和患者,不仅要精准完成技术操作,还需学会关心患者、减轻患者的痛苦与恐惧,以及构建与患者之间的信任理解。这既涉及专业技能的掌握,更关乎人文关怀的理解和践行。技能操作完成后,“ 患者” 可直接给“ 护士” 反馈,分享自身作为患者的操作体验感受。这种同伴即时反馈往往更为直接真实,有利于“ 护士” 及时察觉并改正操作中的不足。而且同学间反馈沟通的壁垒较低,学生更愿意听从采纳意见,进而调整改进操作技能[2]。
三、实践操作互评与技能改进
在护理实训中,技能细节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互助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互评,这既加深了学生对操作的理解,又为技能的持续改进提供了途径。实践操作互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学生在接受同伴评价时会更加专注认真对待每一步操作。不同学生关注操作的不同细节,多角度评价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此外,学生在评价同伴时需要深入思索各操作步骤的正确性与意义,这有助于加深对护理技能的理解。互评过程还能模拟真实护理场景中的合作互助,有利于学生尽早适应未来职业环境。
四、护理知识分享与交流
4.1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是护理学中极为关键的教学方法,能够模拟真实临床场景,让学生深入洞悉和处置真实护理问题。在团队分析病例时,各成员可根据自身专长或兴趣选定分析方向。例如,有的学生聚焦病史收集,有的留意患者症状和体征,有的善于搜寻相关文献资料。这样的分工合作既高效又能保证病例分析的全面性。而且团队中的每个学生都能从各自角度献计献策,多种视角有助于团队深挖病例背后的问题,制定出更周全合理的护理方案。同时,团队协作促使学生学会听取和尊重他人意见,清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想法。这一过程既能巩固护理知识,又能培养沟通协作技能。团队完成病例分析后,需进行总结反思,并对整个分析过程进行评价,找出可改进之处,从而不断提升团队协作效率与病例分析质量[3]。
4.2 护理理论知识的小组讨论
护理理论知识是护理教育的基石,对学生后续学习更艰涩的学科知识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依据互助式教学法组织学生开展护理理论知识讨论,但需注意以下事项:
确定探索主题: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护理理论知识主题进行深入研究讨论。这种集中探讨的形式能使学生有机会深挖主题内涵,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
鼓励多元视角: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经历不同,对同一主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这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探讨护理知识,培养尊重和欣赏多样性的习惯。
鼓励批判性思维:在小组讨论中,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质疑已有知识,探寻新观点和理论。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加深知识理解,为学生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提高沟通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清晰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倾听并吸收同伴的想法,从而催生集体智慧。通过这些互动,学生的个人见解会更加丰富完善,沟通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而且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协调不同成员的思路和行动以达成共识,学会分配任务、整合资源以及共同解决问题。这类协同工作的技巧对他们在职场上的团队合作至关重要。小组讨论是一个微缩版的社会实践,学生能从中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认识到多样化合作对创新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将使他们在今后的学术界或商业环境中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对其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意义重大。
总结:
互助式教学法应用于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这种教学策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同时,它还能构建积极合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因此,更多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应考虑在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广泛应用互助式教学法,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护理领域的教育需求,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晓凌.互助式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真情,2020(4):245-245
[2]陈晨,李鸿玲.互助式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4(40):169-171. DOI:10.12218/j.issn.2095-4743.2024.40.169.
[3]罗春平.互助式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35):191-192. DOI:10.12218/j.issn.2095-4743.2020.3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