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化思想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结合

作者

谷天山

江苏省沭阳南湖高级中学

摘要:生物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将学科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促使学生高效理解教材内容,提升生物教学效率和质量。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形势下,生活化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生物课堂实践中落实生活化教学是教育改革大势所趋,生物本身就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学习紧密相关的自然学科,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若能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就能有效优化生物课堂教学,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思想;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一)实践性强

生活化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经历,使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例如,通过实验操作,在观察镜下观察微生物、细胞等微小生物结构,进行生物质量测定、种群动态观察等实验,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的能力。因此,生活化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观察思考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趣味性强

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之更具趣味性和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欲望和学习兴趣。这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共鸣,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知识的实际应用。例如,在学习遗传学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特征传承和某些常见疾病的家族遗传情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并对生物学的学科意义产生认同感。

二、策略

(一)明确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目标

在生活化教学工作改革中,教师还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真实感受、真正掌握的机会,进而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明白学习知识。

例如,以《认识身边的植物》课程为例,在生活化教学工作过程中,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观赏类、食用类、药物类植物的识别和探究,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具有平凉地区特色发酵食品的制作观摩活动,弥补和拓展课程教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识别和探究平凉地区观赏类植物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其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了解平凉当地的植物分布情况。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观崆峒山和太统山,感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植物资源,并结合丰富的植物资源,向学生讲解植物分类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植物标本的收集,进而增强学生对植物分布情况的了解,以及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化的理念营造开放的教育氛围,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使生物实验教学变得妙趣横生,使生物实验开展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契合。

例如,在学习“细胞呼吸”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展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并向学生提问:把香蕉放在冰箱中,能长期储存吗?香蕉的颜色在多长时间内会发生变化?酸奶的发酵过程是怎样的?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回到家里自己进行实验,并以表格的形式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在这样的与生活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实验中,学生可以主动思考、探索新知识。此外,这种家庭生物实验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而且还能够促进亲子交流。在生活化的实验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实验中互帮互助,教师可以由监管者变为引导者,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相关的实验线索,并且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动手能力,正确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进而认真对待高中生物实验学习。

(三)借生活之眼,观生物万象

案例教学法,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生动地将抽象知识融入学生的实际体验中,让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成为了一次次探索生活的旅程。

以《遗传与进化》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家庭遗传病案例引入基因遗传规律的学习,通过分析家族中遗传性疾病的传递模式,如色盲、血友病等,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显性与隐性遗传、性连锁遗传等概念,还能意识到遗传咨询与优生优育的重要性,知识与社会责任感并行增长。案例结合法通过将核心内容与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相融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物科学原理的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让生物课不仅仅是关于细胞、基因的知识传授,更是一场关于生命奥秘、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的深度探索,让学生学会用生活之眼观察生物万象,用科学思维指导日常生活,真正实现了知识学习的生活化和实用化。

(四)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生物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帮助学生更加方便地理解生物知识的含义,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在实践中运用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印象。

例如,在完成《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的课程内容以后,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分别在正常光线下和黑暗的状态下分别同时种植同一种生物,过一段时间让学生研究两株植物之间的变化,通过学生的亲自观察和研究,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光合作用对生物个体的影响,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节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生物教师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自实践研究生物的特性,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回顾课堂的知识内容,又可以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合理地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对生物现象的关注,并且增强了生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间接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让学生能够慢慢地学会用生物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生活和学习。通过教师布置的生活化课后作业,还能让学生专注于自身素质发展的规律,帮助学生在课后做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之间的迁移,让学生在实际研究中进行研究和学习,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教学老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将生活经验和生物知识进行紧密的联系,建立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可以在生活实践当中体验,在实际体验当中掌握众多生物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兴平.坚持生活化理念,提高高中生物教学实效性[J].华夏教师,2018(32):66-67.

[2]马强.开展生活化教学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时效[J].学周刊,2023,3(3):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