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王薇 扈馨语 罗勇根
1.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广东广州510320 2.广州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数字化时代下,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通过构建“导师-课程-评价”三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体系,可以为数字化时代强化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也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三位一体、研究生教育质量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强调,要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也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着重强调要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可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始终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题。但教育质量保证工作仍然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数字化时代下,数字技术具有打破教学时空限制、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实时信息采集等独特优势,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对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构建“导师-课程-评价”三位一体的框架,探究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为数字化时代如何强化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提供借鉴。
二、文献综述
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方面。许长青(2016)以CIPP理论为基础,采用AHP技术整合指标体系,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动态监测评估HLRU-GEQAM模型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等级。陈雯雯等(2022)采用教育质量指数分析,探索高校内部的学科评价新方法,研究结果通过灯号法的形式加以呈现,提升学科监测评估的直观性、预警性和可视化。
研究生教育质量控制体系方面。刘志民和张日桃(2007)按照"研究型大学特质解析→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确立→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要素分解→指标细化"构建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AHP法进行赋权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胡祖辉等(2019)提出面向质量监测与预警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理念,研究信息平台的设计方案。
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具方面。黄宝印和王顶明(2019)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需要体现研究生教育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贡献度、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度和在立德树人实践中的达成度。胡东婉等(2023)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ussy-AHP)和CRITIC客观评价权重分析法,提出改进的组合赋权法,运用差异系数法进行组合权重计算。
现有研究成果大多比较零散,缺乏高度概括的、能引领现代化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研究和从数字化角度考察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问题。
三、构建和实现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一)构建数字化时代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体系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特点,通过构建“导师-课程-评价”三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体系,明确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核心要素和构成框架,从而为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研究生提供机制设计。具体包括:
首先,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数字化时代,导师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如在线教育平台,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互动和个性化指导、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同时,导师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创新能力。
其次,课程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时代课程设置应更注重与时俱进和实用性。通过引入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最后,评价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时代评价体系应更多元化和智能化。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反馈等多维度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为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评价体系还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反馈性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数字化时代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实施策略
基于“导师-课程-评价”三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体系,设计具体的实施策略并进行相应的评估和优化。
实施策略分为导师指导策略、课程优化策略和评价体系完善策略三个维度。导师指导策略旨在研究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导师的指导效果。课程优化策略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对课程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评价体系完善策略旨在研究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改进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评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状与原因,为学校提供针对性的改进方向。对学校,院校可以根据研究结果,调整研究生教育策略,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并且,本文关注数字化时代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与实施,有助于院校了解并应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来提升教育质量。
对导师团队而言,一方面,研究关注数字化时代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为导师提供了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指导效果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推广本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整个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通过共享研究经验和成果,导师们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推动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优化和发展。
对研究生个体而言,了解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状与原因,研究生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身在学术发展上的优缺点。这有助于他们制定更明确有效的学术目标,规划个人发展路径,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参与和推广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与实践,研究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选择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宝印,王顶明.探索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创新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07):1-4.
[2]胡东婉,马梦荻,双勇强.研究生教育发展指数——创新指标权重确定方法[J].教育学术月刊,2023,(08):19-25.
作者简介:王薇(1990.02-),女,汉族,江西吉安人,硕士, 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与管理。
扈馨语(2000.01-),女,汉族,湖南郴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数字经济。
罗勇根(1989.08-),男,汉族,江西南康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司财务。
基金项目:1. 广东财经大学2024年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程项目“数字化时代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20244116)。
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字创新对企业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理论机制与实证分析》(2024A1515011315)。
3.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数字基础设施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与效果研究》(24YJAZH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