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电子商务》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夏水华
杭州市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
引言
课程思政理念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路径指引。其核心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通过挖掘电子商务课程中的隐性思政资源,实现“盐溶于水”的育人效果。例如,在讲解“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时,可结合“大数据杀熟”“虚假宣传”等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电子商务法》中公平竞争原则的立法意图;在“跨境电商实务”教学中,可通过分析“李子柒螺蛳粉出海”等案例,阐释文化差异对商品定价策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与文化包容性。
一、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电子商务》教学设计特点
(一)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深度嵌套
中职电子商务教学设计注重从课程知识点中自然衍生思政教育维度,例如在讲解商品拍摄技巧时,融入“国货品牌视觉叙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华为、李宁等企业如何通过产品图片传递文化自信;在电商文案写作模块中,设置“助农公益广告策划”任务,要求学生在撰写促销文案时兼顾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这种设计使思政教育从“附加内容”转化为“内在基因”,学生在掌握构图法则、文案修辞等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态度。
(二)职业场景与价值引导双向贯通
教学设计以真实电商职业场景为载体,将思政要求转化为具体行为准则。在直播电商实训中,模拟“虚假宣传”与“真实测评”两种情境,让学生对比分析用户信任度差异,理解诚信经营对行业生态的长期影响;在跨境电商项目里,通过处理“文化禁忌商品上架”问题,引导学生建立跨文化沟通意识与合规操作习惯。通过职业场景的沉浸式体验,学生不仅学会流量运营、供应链管理等硬技能,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内化职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感。
(三)多元评价与动态反馈协同联动
构建“技能考核 + 素养评价”的双重评价体系,将思政表现纳入学业评价核心指标。在网店运营考核中,除考察店铺装修、转化率等技术指标外,增设“用户评价情感分析”环节,评估学生处理客诉时的共情能力与服务意识;在小组项目结束后,引入“同伴互评 + 企业导师评价”机制,重点考察团队协作中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思维。评价结果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反馈,教师根据数据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形成“价值引导 -行为实践- 评价反馈”的闭环,确保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二、课程思政理念下中职《电子商务》教学设计与实践策略
(一)深挖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融合点,构建价值引领体系
中职电子商务课程需立足专业特性,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电子商务安全”模块中,可结合“数据泄露”“虚假交易”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经营对行业生态的基石作用,强化法律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在“跨境电商实务”教学中,通过分析国货品牌出海的成功案例,让学生感悟文化差异对商品定价、营销策略的影响,培养文化自信与跨文化沟通能力。例如,在“直播电商运营”课程中引入农产品助农直播项目,学生需完成选品策划、流量投放、用户互动等全流程操作,既掌握直播运营核心技能,又通过帮助农户拓宽销路,深刻体会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赋能作用。此类实践使学生职业认同感显著提升,超六成学生主动参与长期助农活动,形成“技能精进”与“价值内化”的良性循环。
(二)创新“项目驱动 + 场景沉浸”教学方法,强化实践育人
采用“真实项目 + 虚拟仿真”双轨模式,能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电子商务职业场景,实现“做中学”与“德中悟”的深度融合。在“跨境电商选品”教学中,可设计“文化禁忌商品筛选”任务:学生需调研目标市场宗教信仰、节日习俗等文化特征,识别可能引发争议的商品元素,如特定图案、材质或功能,同时结合市场数据优化选品组合,平衡文化适配性与商业价值。某校引入 VR 全景直播舱技术,构建沉浸式跨境直播场景:学生需在虚拟环境中处理多语言沟通障碍、时差导致的物流延迟、跨境支付合规等突发问题,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合规操作对品牌声誉的重要性,该模式使学生项目完成周期缩短,跨文化沟通失误率降低,同时学生表示更深刻理解了“尊重文化差异”的职业伦理要求。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提升思政教学能力
通过企业实践、思政培训等方式,打造“专业教师 + 思政导师”双角色团队。例如,要求电子商务教师每两年完成 6 个月企业实践,参与直播运营、供应链金融等核心业务,同时定期参加思政工作坊,学习将“工匠精神”“数字伦理”等元素融入课程设计。在“网店装修”课程中,教师结合企业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虚假宣传海报”的伦理风险,并设计符合《广告法》的合规方案。双师机制实施后,教师课程思政设计能力评分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
(四)构建“过程性 + 职业情境”评价体系,实现动态反馈
将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思政指标纳入考核,采用“自我评价 + 同伴互评 + 企业导师评价”多元模式。例如,在“农村电商项目策划”考核中,设置“文化适应性”“社会责任”等维度:学生需评估项目对当地生态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某校引入区块链技术记录学生实践数据,企业导师根据项目落地效果给出反馈,形成“设计- 实施-优化”闭环。评价改革后,学生职业规划清晰度提升,企业满意度提升,毕业生在县域电商领域创业,带动当地就业超千人。
结语:
在数字经济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中,课程思政理念为中职《电子商务》教学改革注入了“培根铸魂”的核心动能。通过将诚信经营、文化自信、数字伦理等思政元素有机嵌入商品选品、直播运营、跨境贸易等专业场景,教学实现了从“技能训练场”到“价值孵化器”的转型。当学生在助农直播中感悟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在跨境选品中学会尊重文化差异,在虚拟仿真中锤炼合规操作意识,其职业认同感与人文素养便与数字技能同步生长。
参考文献:
[1] 秦为径 .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策略研究 [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5,41(07):205- 207.
[2] 陶静娴 . 数字化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实践研究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5,41(06):200-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