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力

作者

邓浩

仪陇县义路镇小学校 四川 南充 637639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本文基于生本教育理念探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包含创设情境来激发兴趣,通过利用视频、进行角色扮演等办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组织讨论、合作去编写课本剧;借助信息技术来拓展学习空间,运用多媒体、线上课程以及作文互评等,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本研究致力于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理念;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虽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逐渐显露出了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限制思维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伴随教育理念持续更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变成了教学的重点内容,生本教育理念的出现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看重个性化发展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十分契合。研究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革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内涵

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同时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将学生推向课堂的主体位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深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情绪及需求等,以此为出发点设计课堂教学,构建完善的课堂体系和教学方案。生本教育理论始终贯彻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将儿童定位为持续发展的认知主体,该理论强调珍视每个孩子独特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步调,主张通过构建个性化成长场域激发其求知内驱力[1]。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教师摒弃传统灌输模式,转而创设思辨型教学情境,例如在古诗文鉴赏环节,引导学习者深入挖掘文本中的历史意蕴与情感,而非机械记忆标准答案。通过设计主题式读书会、互动式批注分享等多样化活动,构建多维对话平台,使学生在观点碰撞中锤炼批判性思维与个性化表达,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二)生本教育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差异

从教学理念层面来看,传统模式偏重知识复现与应试能力培养,导致学生陷入机械记忆与答题模板的固化学习状态。相较之下,生本教育体系立足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着力构建包含自主探究能力、审美判断素养及价值观念塑造的三维培养框架。在写作指导中教师不再局限于谋篇布局的技巧传授,而是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使文章立意突破模式化窠臼。在课堂实施路径上,传统课堂多采用单向知识传输的"满堂灌"模式,而生本教育则构建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化课堂生态,通过主题调研、成果汇报等实践性活动,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实现语言能力的整合提升[2]。师生互动维度方面,革新后的教育模式打破传统层级关系,教师转型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协作者,通过平等对话机制协助学生突破认知瓶颈,这种双向建构过程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里,创设跟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以人教版《观潮》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去收集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播放,巨大的潮声以及排山倒海的浪涛画面,一下子就会把学生带入钱塘江观潮的震撼场景当中,引发学生对课文中精彩描写的强烈好奇。在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类寓言故事之时,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让他们分别去扮演陶罐和铁罐,模仿它们的神态、语气来进行对话,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就可理解故事寓意,同时还锻炼了口语表达和表现力。在学习《秋天的雨》的时候,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秋雨带来的变化,例如树叶颜色的改变、空气中的凉意等等,让学生结合自身感受去理解课文优美的语句,以此提升对语文学习的热情[3]。

(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互动式教学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教授人教版《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在现代社会里,是做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好,还是做像桃子、石榴那样展现自己的人好?”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各小组展开非常激烈的讨论,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安排小组合作来编写课本剧,小组成员分工十分明确,有的负责改编剧本,有的负责进行角色分配,有的负责准备道具[4]。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同时锻炼沟通协作能力,语文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创造了很大的拓展空间,讲解人教版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动画呈现渭城朝雨浥轻尘的画面,再配上悠扬古典音乐和深情朗诵,助力学生直观感受送别场景以及诗人的情感,课后教师指引学生登录“学而思网校”,观看相关古诗词赏析课程,以此加深对诗词的理解[5]。除此之外,还可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作文互评活动,在学完《我的“自画像”》写作单元后,组织学生和其他学校同年级学生交换作文并互相点评,学生在互评时,拓宽了视野,学到不同写作思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较强。基于学生的特点,需要充分运用生本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本文研究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里的应用,明确内涵和优势,通过对比显示出它对传统教学的革新之处,提出的教学策略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互动影响、拓展学习空间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未来,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会得到更为广泛地应用,能够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春花.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J]. 读写算, 2025, (04): 115-117.

[2]张正丽. 立足生本课堂 提升核心素养[N]. 江苏科技报, 2025-01-13 (B06).

[3]成学锋. 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J]. 格言(校园版), 2024, (36): 44-46.

[4]吴少妮. 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J]. 家长, 2024, (35): 168-170.

[5]纪晓艳. 聚焦“生本理念”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 [J]. 小学生(上旬刊), 2024, (12): 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