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新密市农村环境整治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张蕾 刘一锦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中牟 451450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同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的农村,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农民的根本福祉、农村社会文明的和谐密切相关。因此,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已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工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根据各地的特点、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分析,其中以杭州市为例,人居环境的特点主要是起步早、载体多、投入大、理念新等,然而出现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领跑示范引领作用不够,村庄环境运维管理不够等,采取的对策是拉高杠杆、确立一流目标、有效运维、实现持续发展等。昭平县在村屯绿化工作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规划设计、重视程度、群众思想及后续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随后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出现的问题。天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满意度及支付意愿调查的结果显示农民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满意度高而支付意愿低,主要原因在于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农民参与度较低以及环境治理宣传力度不够。由此可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至关重要。在应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培养村民自治理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源头治理等十分重要。为有效推进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政策,向细向实方向延伸,建议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打造、环境质量监测和认证评估等重点领域,以生态宜居为导向,加快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多层次的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

通过分析上述学者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借鉴相关经验,扬长避短。结合新密市自身的发展研究成果及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构建美丽乡村。

二、新密市人居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果

新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和美丽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环境治理作为农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城乡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提升人居环境,也要不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实现“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全市配备了垃圾桶,已建成厨房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治理工程,建立了垃圾收集、运输、计量、处理等监管机制,并形成了户户配送、村村收集、城镇运输、城市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产业园餐厨垃圾日处理量达50 吨以上,生活垃圾日处理量达 600 吨以上,建筑垃圾的消纳能力达到 230 万立方米,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90% 以上。

深化环境治理,开展“清洁家园,美丽乡村”建设,新密市创造省级卫生镇 7 个、卫生村(社区)13 个、郑州市级卫生镇 5 个、卫生村(社区)123 个。新密市发挥广植绿色优势,围绕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六化”目标,统筹推进市区、园区、景区、镇区、社区等绿化提升,累计绿化生态廊道 79条 4835 万平方米,全市森林面积 65.9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44%。提升村容村貌,建成新型社区 78 个,建成住宅 1016 万平方米,17.6 万农民群众入住,过上了乡村田园风光与城市公共服务兼具的新生活,全市乡村清理垃圾杂物 1.6 万多立方米,分数墙体 50 余平方米,制作文化墙21 万平方米,整洁美丽乡村连片成面,实现从“一片美”到“全程美”的转变。

新密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不仅改善了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背景下,新密市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三、新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

(一)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改善居住环境的重点是改善生态环境。新密市制定了《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和《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控制垃圾处理。同时在乡镇设置垃圾桶,方便村民倾倒垃圾,养成定点倾倒垃圾的习惯,避免乱丢垃圾的现象。

新密市在绿化管理工作能力方面也有显著的成就,森林覆盖率较高。与此同时,还加快推进雪花山等一批森林公园的建设,使城市和村庄的植被面积不断增加,形成一种天然的氧吧,提高空气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涵养水源,促进社会生态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美化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

新密市为改善村貌、新社区,扎实推进农村生活环境达到标准村和创建示范村,通过实施住房改造工作,农村居民住上安全实用的住房,实现了农民祖传生活的梦想,相对贫困的农民再也不用担心洪涝、泥石流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针对非法建房问题,新密市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农村非法占用耕地建房问题,保障耕地面积。

居住环境的改善使农村发展道路得到了不断优化,交通管理更加便利,解决了农民出行的路况问题,不仅可以保证城乡物资流通、提高村民的生活服务水平,而且有利于缓解城乡矛盾。农村道路的改善也会缩小村民之间的距离,串联成千上万个村庄,形成农村景点,连接起来,有利于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新密市通过对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善,想方设法把村庄经济搞活。以尖山风景区为例,尖山修通了80 多公里的旅游环道,建立了3 个社区,可容纳500 多个村民。自然景观、伏羲文化和特色民俗风景区逐步发展,缓解了受辖村庄贫困村的困境。新密市拥有多处风景名胜区、乡村农家乐,以及多种旅游商品。道路改造和住房改造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新密市的美丽乡村建设,为新密市农村的经济提供了发展空间。

四、新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题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参差不齐

新密市对整体人居生活环境进行整治具有显著的效果,有些地区的成绩十分突出,例如米村镇朱家庵、岳村镇乔地村等综合整治工作投入力度大,治理效果明显,但一些村镇治理效果仍不理想,形成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新密市作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县,在污水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岳村镇朱甘源村污水处理点整体设施和技术水平较先进,处理效果较明显。与污水处理项目相比,新密市其他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相对薄弱,道路优化和植被种植有待加强。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欠缺

在新密市对农村居住环境进行整治时,忽略了部分地区的道路工程建设,尽管从整体上看,农村经济道路得到了不断优化,但从目前研究现状分析来看,农村道路的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市场发展的需求,在对于农村道路的管理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例如,柿子园村、牛湾村等都被列入新密市农村公路建设“七大开放”——建设规划中,大部分农村公路尚需要完善。除了乡村道路网,其他基础设施也需要逐步改善。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管理存在问题

新密市在绿化工作中,植物资源配置没有一个明确的针对性。新密市地势起伏较大,西北高东南低,西、南、北三面环山,中间是丘陵,东部地势平坦。由于自然地貌的形成,基本上没有外界的过水。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城乡生活用水基本依靠有限的地下水资源,西部和北部山区严重缺水。因此,在绿化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植被不仅可以形成鲜明的景观特色,而且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新密市在土地规划建设及文化建设方面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导致城乡之间的衔接不够合理。

在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中,乡村旅游项目较为相近,各地区旅游项目较为单一,没有形成独特的旅游产业,为新密市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五、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新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

(一)做好精细化管理

要注意细节,认真研究工作标准,细化工作任务,以落实各地区的各项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对技术不发达的地区,要采取人才引进和引进先进技术的措施,解决技术空白的问题。在项目管理实施发展过程中,工作研究人员应做好信息技术指导及质量监督,制定监督考核方式方法,对有关部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对工作学习成绩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在细节上,严格管控,做好各地区、各项目有相同目标并逐步实施,政府应制定相应措施,通过先发展后带动,避免发展不平衡,协调各地的矛盾。要注重改善乡镇环境,加强乡镇管理,提高乡镇环境标准,逐步建设美丽乡村。

(二)注重整体推进

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通过优化村庄路网,对未通行的村庄道路逐个分析,整理解决方案。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加快地方道路建设,保障村民日常出行,有效解决农村通村通路问题,这是改善农村民生的迫切需要,也将催生更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其次,要抓好农民饮水安全,采取农村自建饮水工程,采取农村自建饮水工程等方式,让广大农民喝上安全、干净、放心的饮用水,接下来,要抓好农村河流治理,加快河道沟塘清理,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进行开拓创新,让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保障。

(三)加强村庄规划管理

在进行农村环境绿化管理工作时,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设计,选择适宜的植被进行种植,抓好绿化造林工作,积极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和庭院绿化的建设,使植被发挥最大的优势,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同时不断提高村庄和农田林网的建设服务水平,把发展经济林果、庭院经济与村庄绿化结合使用起来,在优化植被的同时还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做好建设规划,加强乡镇规划管理队伍,完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机制,注重后期村庄的管理和发展,做好规划设计,建立健全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

注重挖掘各地的文化自然特色和美丽经济。在开展相关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美丽资源,建设美丽经济,保护历史文化名胜,发展各自的文化旅游产业。

(四)提高村民的思想教育

首先,健全公共管理服务,大力发展推进中国农村社区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引导村民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时,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保证村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二是加快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有机融合,加快农村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体系建设,通过媒体传播正确思想,使村民认识到自己就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并投身到乡村建设中去。

六、结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新密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要依托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分析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其他地区的治理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但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自然环境、村民的风俗习惯和经济条件等因素,从多个方面逐步改善。随着人居环境的极大改善,农村将逐步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家园。推进新密市高质量、高标准城乡人居环境改造,营造优美宜人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程丽敏 . 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乡村风貌——杭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查报告 [J].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9(04):10-12.

[2] 何海英 .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屯绿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J]. 南方农业 ,2020,14(09):117-118.

[3] 常烃 , 牛桂敏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满意度及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天津市问卷的调查数据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1,35(01):36-42.

[4] 丁叶叶 , 同勤学 . 陕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困境及对策 [J].河北企业 ,2020(11):37-38.

[5] 宋成军 , 付饶 , 徐志宇 , 张斌 , 孙仁华 , 李冰峰 , 石祖梁 . 构建农村环境标准化体系的对策研究 [J]. 经济师 ,2020(11):11-14.

[6] 蒋淑玲 , 王宏波 .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 [J]. 农业经济 ,2010(05):30-32.

[7] 邱立雄 . 新农村建设中村屯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J].绿色科技 ,2017(0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