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故事阅读教学设计
钟淑娇
江西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江西 南昌 330045
摘要:思维品质与阅读素养,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英语故事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路径。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从理解语言本身去设计教学,还要从思维品质地角度考虑教学活动的设计。本文以人教版四年级(上)Unit 1 My classroom的Part C,story time部分为例,解读如何在英语故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阅读素养;思维品质;语言学习
一、引言
故事文本,大多富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无限的想象、联想的空间,为学生个性化思维品质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营养。故事作为一种语言教学的载体和形式,力求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入,适合小学生语言学习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质,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点,反映一个人在思维的逻辑性、创新性、批判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程晓堂,2016)。因此,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探究主题意义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语言实践中,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结构化知识,发展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喜欢的故事文本为载体,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呢?
二、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阅读材料是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one My Classroom单元的story time部分。教材课文主要介绍学生在教室里寻找蜜蜂时的语言对话过程。在该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深入挖掘语篇文本,关注学生读、思的过程,从而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发展,巧妙设置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语篇大意,并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2.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句型Where is...? It’s in/on/under/near the ...询问并回答物品的位置。
3.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教室相关词汇(light, fan, wall, blackboard...)来描述教室的物品及设施。
四、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 lead in
1.Let’s sing a song: My new classroom
2.Enjoy some pictures of a new classroom and then answer questions.
[教学意图]: 在课程开始进行一个破冰活动,让学生先全身动起来,再思维动起来,通过主题歌曲的引入,既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气氛,为课程新授做好了铺垫。同时通过观察图片回答classroom相关问题,不但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Step 2. Presentation
1.Listen and answer: where is the bee?
2.Question: Where is the bee then? Maybe the bee is under the chair or in the desk... (in, on, near, between, in front of...)
[教学意图]: 提问的深度和角度,不仅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发展。Where is the bee then? 这种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促进了学生发散性、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原有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在符合逻辑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促进其有效的语言表达。
3.Read together and then check:Make the pictures in order (number the pictures), and then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s.
[教学意图]:这其实是一个重新排列故事情节并对故事进行再述的教学环节。文本复述是指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内化,整理和表达的过程。它是一种语言再创造的思维活动,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文本内容,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巩固,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4.A reading star
[教学意图]:教师鼓励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意群和语音、语调朗读故事语篇,提高他们的语言朗读能力。而且,朗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同时导入多元评价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Step 3.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Make a story: Group work: If a butterfly flies into the classroom, what will happen?
[教学意图]:学生进行新编故事时,教师呈现了语言支架和图片支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行合理想象,进而达到逻辑性的语言输出。读后创编故事,是一种及时有效的读后活动,因为它不仅要求学生深入的理解文本,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结束语
在真实、有效的语境中学习语言,融入阅读策略,培养思维品质。本课的故事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走进故事情境,充分让学生与故事文本对话,又要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跳出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联想与客观世界对话,通过自身,对故事情境、情节和心理活动的体验,促进对故事的深刻理解。在真实的情境中习得自然发生。语言学家Long(1981)提出的交互假设理论有这样一个公式:交互作用——理解输入——输出,这也是我们需要建立的正确的个体思维路径。因此,教师在最后立足文本主题,设计了一个创编故事内容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起了学生的自主表达欲望。帮助学生建立思维路径,提升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开放性、灵活性、逻辑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Z].北京市西城区教师培训会,2016
[2]李静纯.小学英语故事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3]夏谷鸣.英语学科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2)
作者简介:钟淑娇,女,1989年6月,汉族,江西南昌,硕士,英语小教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