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小学“五育”全面融合教学实践与评价体系探索

作者

唐君红

重庆市渝北区汉渝路小学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小学阶段成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关键期。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教育的核心理念,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各自独立,又相互交织,形成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涵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实践与评价体系的创新,成为推动“五育”有效融合的必要条件。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这一理念,如何为学生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五育;全面融合;评价体系

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理念的转型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驱动力。五育融合,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实践,要求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共同发展,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教育的起点,尤为关键。如何在这一时期实现五育的有机结合,怎样在教学中做到平衡与协调,成为教育者面对的挑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的创新至关重要,它们能够为学生成长提供全面的支持,帮助学生在人生的早期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新时代小学“五育”全面融合教学实践路径

(一)明确教育目的,加强“五育融合”理念的普及与培训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五育融合”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明确教育目的,首先要确保教育理念在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中得到广泛理解和认同。为了推动“五育融合”的有效落实,必须加强教师的思想引领与专业培训,使其能够理解并实践这一理念[1]。通过教育目标的清晰界定与教师素质的提升,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例如,在新时代小学教育中,五年级的综合性学习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结合德智体美劳的各方面素养来完成一个小小创新项目。学生们分组制作环保手工艺品,项目要求每位学生要展示创新思维,还要协作完成,体现劳动的价值。在项目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创意、团队合作、动手能力、艺术表现和环保意识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在多个维度中获得全面的成长。

(二)构建系统性、整体性的政策体系

五育融合的有效推进离不开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构建系统性、整体性的政策体系,是落实“五育融合”教育目标的关键。政策的框架应当涵盖学校管理、课程设计、教师培训以及学生评价等多个方面,确保各个环节的有序衔接与协同工作。通过政策的引导,整合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推动各育并行发展,能够为小学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各教育要素之间的深度融合,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

例如,小学的音乐与美术跨学科项目中,学校推出了全新的“五育融合”教育政策,要求学生在每项活动中全面体现德、智、体、美、劳五育目标。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中国传统乐器与绘画相结合的项目,教师教授艺术技能,还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团队协作和体能锻炼的关系。此项目的评价体系综合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意表现、团队精神与身体协调,确保五育全面发展。

二、新时代小学“五育”全面融合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一)确立以“五育融合度”为核心的评价标准

在五育融合的评价体系中,核心标准应聚焦于“五育融合度”,即各育领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综合体现。教育评价不能局限于单一学科或单项能力的衡量,而是要综合考虑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协同发展。以“五育融合度”为核心,要求评价标准从各育目标出发,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打破学科单一评价的局限。通过融合度的多维度测评,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教育的整体效果,促使学校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育人策略,推动五育的协调发展。

例如,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五年级学生参与了一个“生态环保”项目。项目中,学生们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主题绘画、手工制作环保材料、组织校园环保宣传活动等,教师根据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价其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的成果。该评价体系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能力,考虑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动手能力、环保意识和身心健康等多维度,体现了“五育融合”的核心标准。

(二)推动评价方式多元化与信息化

为全面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五育融合的评价方式必须多元化与信息化。传统的评价模式过于依赖纸质考核和教师主观判断,已无法全面适应当前教育发展需求[2]。因此,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估,能够更全面地捕捉学生的成长轨迹。同时,信息化手段的引入能提高评价效率,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评价,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育策略。这种新型的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推动五育融合的深入实践。

例如,小学的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们通过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历史文化的研究,并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运用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电子作品和展示过程,包括多媒体演示、文字报告、互动讨论等。评价体系依据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意思维、学科知识的掌握、团队协作以及自我反思等方面的表现,形成多维度的综合评分。信息化评价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透明化,个性化评估成为可能,符合新时代五育全面融合的教育目标。

结论: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全面融合“五育”的教学与评价体系展现了育人理念的新篇章。构建系统性、整体性的教学路径,确保教育目标的明确与实施,将有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均衡发展。而以“五育融合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则为教育效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推动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随着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与信息化发展,教育将不再停留在传统框架内,而是朝着更加开放、灵活的方向发展,为学生的全面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聂永平.坚持五育并举 实现融合育人[J].中国教育学刊,2023(7):108-108.

[2]孙旭亮.五育融合教研内涵与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3, 39(7):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