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作者

刘波

浙江泛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工程向高层化、地下化方向发展,深基坑工程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基坑作为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其支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技术的挑战。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高层建筑的增多,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基坑支护不仅关系到地下工程的安全,还直接影响到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稳定。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深基坑支护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加强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常见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1.1排桩支护技术

排桩支护技术是通过在基坑周边设置一排或多排桩,形成支护结构,抵抗土体的侧压力和水压力。常见的排桩形式有钻孔灌注桩、预制桩等。钻孔灌注桩是利用钻孔设备在地基中钻孔,然后放入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形成桩体。预制桩则是在工厂预先制作好桩体,然后通过锤击、静压等方式将桩体沉入地基中。预制桩的优点是桩身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但对施工场地和设备要求较高。

1.2地下连续墙技术

地下连续墙技术是利用专用设备,如挖槽机、铣槽机等,在泥浆护壁的条件下,沿着基坑周边开挖出一定宽度和深度的沟槽,然后在沟槽内放置钢筋笼,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连续的墙体。地下连续墙具有刚度大、防渗性能好、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适用于在复杂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下的深基坑支护工程。例如,在城市中心区域,周边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复杂,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可以有效控制基坑变形,保护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需要严格控制泥浆的性能、槽壁的垂直度和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等。

1.3土钉墙支护技术

土钉墙支护技术是通过在土体内设置土钉,将土钉与土体形成一个复合体,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土钉一般采用钢筋,通过钻孔、插入钢筋、注浆等工序,将土钉固定在土体内。土钉墙支护适用于土质较好、开挖深度较浅的基坑工程。其优点是施工简单、成本低、工期短。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土体的性质和基坑的深度,合理确定土钉的长度、间距和倾角等参数,以确保土钉墙的支护效果。

二、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1详细地质勘察

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是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首要前提和关键环节。地质勘察工作需要运用多种先进的勘探手段,综合获取准确全面的地质资料。钻探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钻孔取芯,直观了解地层结构和土体性质;原位测试如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能在现场直接测定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地球物理勘探则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如地质雷达、瞬态面波等,快速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情况。通过这些勘察手段,获取包括土层分布、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如抗剪强度、压缩模量、孔隙比等,以及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等详细信息,为后续的支护方案设计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2.1.2科学设计支护方案

依据地质勘察结果,综合考虑基坑深度、周边建筑物基础形式、地下管线分布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设计支护方案。在选择支护形式时,需要权衡各种支护技术的优缺点,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做出最优选择。例如,对于深度较大、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可能优先考虑地下连续墙或排桩加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对于深度较浅、土质较好的基坑,土钉墙支护可能是更为经济合理的选择。设计过程中,要运用专业的结构计算软件,对支护结构进行精确的力学分析,确保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2.2施工过程管理

2.2.1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质量是保证支护工程质量的基础,必须从源头进行严格把控。对钢筋的各项性能指标,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抽样检验,确保钢筋的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级等指标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需进行严格检测;砂石的含泥量、颗粒级配等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也有重要影响,同样要进行严格筛选和检验。只有确保所有施工材料质量合格,才能为支护工程的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2.2.2加强施工人员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通过定期组织技术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技术讲座,讲解最新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开展安全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熟悉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进行实操演练,让施工人员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施工技能。

2.2.3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监测

利用全站仪、水准仪、测斜仪、土压力计、水位计等多种监测设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体系,对基坑变形和周边环境变化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在基坑周边合理布置监测点,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全面反映基坑的实际情况。对基坑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土体压力、地下水位等参数进行高频次监测,及时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

2.3施工后的质量验收管理

2.3.1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检测

施工完成后,严格依据国家和行业现行的验收标准,运用多种检测手段对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进行全面检验。对于混凝土结构,采用超声波检测、取芯检测等方法,检测混凝土的内部质量和强度;对于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通过荷载试验等方法进行验证。确保各项检测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若发现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坚决杜绝不合格工程投入使用。

2.3.2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来源、施工工艺、施工人员、施工时间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利用信息化技术,如BIM技术、项目管理软件等,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管理,形成完整的质量追溯链条。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迅速追溯到问题产生的源头,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同时也为后续工程的质量改进提供经验教训。

三、新技术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3.1BIM技术的应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建立深基坑支护的三维信息模型,将地质信息、支护结构设计、施工进度等数据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在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可以对不同的支护方案进行可视化模拟分析,提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支护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通过BIM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施工流程和工艺,进行施工交底,提高施工人员对施工方案的理解。同时,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进度管理,可以实时跟踪施工进度,及时调整施工计划,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2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

智能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深基坑的变形、应力、地下水位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传统的人工监测相比,智能监测系统具有监测频率高、数据准确、实时性强等优点。通过在基坑周边和支护结构上布置各类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基坑的异常变化,并发出预警信号。

结语:

深基坑支护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施工技术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通过做好地质勘查工作、综合考量施工各方影响因素、强化施工组织方案设计以及改进监管制度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浩.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J].建筑·建材·装饰,2019,000(009):66-66.

[2]田勇.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J].门窗,2019,000(0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