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活化背景下幼儿园体验式劳动教育实践研究

作者

钱丽娜

张家港市塘市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 215600

一、引言

(一)生活化劳动教育的政策背景与现实需求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幼儿时期正处于他们行为习惯、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劳动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在家中孩子缺乏穿衣服、整理物品之类的劳动实践机会,对于劳动仅仅是从理论上了解,动手、自理的方面就很难有提高。生活化的劳动教育就突破了这个瓶颈。

(二)陶行知思想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启示价值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的宝贵财富,对于幼儿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肯定了教育源于生活实际的重要性。在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取其思想能促幼儿教育观念的创新,改变旧有教育说教的方法。幼儿小农庄种植园的种植活动使幼儿在种植物的同时,在播种、培育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也体验到了劳动的成就感和劳动的责任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实现在生活中学习。

二、 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体系

(一)“生活即教育”的课程建构逻辑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建构的逻辑前提。小农庄劳动教育实践中的内容以幼儿日常生活的劳动为主要线索和重点,每个劳动环节与生活紧紧相连,从最初的除草松土,到各类农作物的播种,再到每天的浇水、施肥、观察生长,到最后的收获,就如同生活的浓缩。

当幼儿开始种植番茄、辣椒、向日葵等较为常见的农作物时,会让幼儿清楚地知道食物以及植物的由来,知道餐桌上的食物是来之不易的。同时延伸至和劳动相关的日常生活情景,例如引导幼儿将收获的果实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动手加工,制作美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也对劳动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方法论

“教学做合一” 在幼儿园小农庄劳动教育中充分践行。教师转变为引导者,在翻地环节,先示范小锄头使用方法与翻地要领,幼儿实践时出现锄头难入土、力度不当等问题,教师及时指导纠正;播种环节,教师讲解步骤后,幼儿操作中遇到种子过密、覆土过厚等状况,教师引导其思考解决。这种方式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成长,教师也能依幼儿实际灵活调整教学,实现学做统一,有效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幼儿园劳动教育现实困境

首先,幼儿园的劳动教育片面化、分工不协同。首先,劳动类活动无统筹、整体和连贯,多为叠放小车、扫地、擦桌子等任务型活动,导致幼儿在单一任务的教育中很难完成清晰的劳动过程框架;比如种植环节缺少翻地、播种、收获等系列环节,幼儿无法认知劳动与生命生长的关系,无法调动积极性。其次,家庭和社区的分工不协同。家庭教育的视角中,家庭教育中的重智育轻劳动的现象较为明显,过分溺爱或者不开展劳动教育,剥夺了孩子的劳动实践机会;社区对幼儿劳动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尚未拥有适合幼儿开展劳动实践的空间和活动。

四、体验式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一)生活浸润型课程开发

活动渗透式课程则是以生活活动为基本依托,通过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教育活动,将生活活动中的劳动教育活动自然渗透进行。其中种植课程活动是以幼儿园小农庄为基础,幼儿从翻地、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参与,在番茄种植、辣椒种植等活动中了解种植的过程,培养耐心和责任感;烹饪课程中则是在老师的协助下清洗水果、蔬菜,切配食材,制作水果沙拉、小饼干等,通过动手实践锻炼劳动能力,了解食物不容易来之不易;清洁课程则以在日常活动中小朋友们在参与整理玩具柜、书架、擦窗户、地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生活自理的能力。

(二)五感体验与角色代入教学策略

五感体验策略通过视觉观察种子萌发、触觉感知土壤质地、嗅觉感受植物气息、味觉品尝劳动果实等方式,让幼儿全方位感知劳动过程,深化对劳动的认知。角色代入策略则创设 “小小农场”等情境,让幼儿分别扮演农夫、销售员、厨师等角色,在模拟劳动场景中主动参与种植、推销、烹饪等活动,增强劳动趣味性,提升劳动技能与社会交往能力。

五、典型实践案例

(一)节气种植课程的劳动素养培育

春分时教师将绘本和图片作为媒介给幼儿讲解了春分的物候特点、习俗以及人们如何用春分时节开展农业生产,完成劳动教育前的知性铺垫。其次,教师带领幼儿到小农庄开展菠菜种植活动,其中翻地这一活动,因幼儿体力和动作协调能力低,存在锄头持拿和土地翻整不规范的问题。教师通过示范和个别的帮助,让幼儿初步掌握正确使用锄头的方法;鼓励幼儿互相帮助,通过组内协同来解决劳动中的问题。在撒种环节,幼儿根据教师提示掌握播种时,按一定行距撒种及用脚覆盖土的规范操作流程。幼儿在这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初步掌握翻地、撒种等初步劳动技能,养成使用农具的规范意识,并在感知春分时节的物候变化过程中引发幼儿对自然、劳动兴趣。

谷雨时节种植以黄瓜种植为主,教师通过让幼儿分组种植劳动,根据幼儿的年龄、动手能力等情况,分别请幼儿挖坑、挑选种子、填土、浇水,且在劳动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相互沟通进行分工等,将谷雨时节种植要点向幼儿介绍并督促幼儿具体实施。在使用竹竿、麻绳等为植物架设支架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立体空间观念以及手工能力。通过对黄瓜苗的种植使幼儿在动手劳动中通过分工的形式让幼儿体验收获的快乐以及劳动给社会带来的作用。

六、结论

本文研究探索得出,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引领下设计的幼儿园体验式劳动教育的课程和实践内容是有效的,对幼儿园现行的劳动教育有所弥补,如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能让幼儿体验式劳动教育不再单纯无意义地被“教学”;本研究所提出的劳动教育体系和实践内容为家园社共同协作推进幼儿体验式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从节气种植实践中能够发现,体验式的劳动教育活动使幼儿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劳动的过程是一种主动性的学习,从而积累了劳动经验、掌握劳动技能,内化劳动价值观,是在幼儿园实施体验式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将与幼儿园劳动教育相关的家园社联系进一步扩大、完善劳动教育资源,开发更多有幼儿园特点的幼儿体验式劳动教育的途径,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继安 . 体验 , 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数学“ 体验式” 课堂的实践研究 [J]. 教育观察 ( 中下旬刊 ),2014,3(03):1+13.

[2] 赵娟 . 生活教育理论下幼儿园体验式主题活动探究 [J]. 年轻人 (C 版 )( 学校天地 ), 2024(1):39- 40.

[3] 叶勤. 巧用体验式活动实现德育生活化——以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大家排好队” 一课为例 [J]. 新课程 ,2025,(06):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