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英语分层作业设计及实践

作者

陈伟

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初级中学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下,作业分层设计成为了当下的一种学习英语的趋势。分层作业是由分层教学衍生而来,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作业分层设计主要指的是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水平给学生安排而且学生可以完成的作业模式。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作业;双减;设计策略

一、初中英语分层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1.1增强学生兴趣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至关重要。然而,在很多情况下,传统的统一作业并不能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许多学生可能会因为过于简单或者困难的作业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实施分层作业设计,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兴趣和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程度的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使英语学习过程更加愉快且充满挑战性,分层作业的针对性和差异化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长与进步,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释放学习潜能。从教学实践角度看,分层作业设计是符合教育个性化发展趋势的有益尝试。

1.2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传统的统一作业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学习,影响了教学质量。分层作业设计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分析学生的特点,通过分层作业设计,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有效填补学生的知识盲点,增强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分层作业可以使学生有机会获得适应自己学习能力的任务和挑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还能观察学生完成分层作业的表现,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使教学更加精准。

二、策略

2.1分层目标动态化,对学生予以灵活分层

英语教学中的常规作业都是一成不变的,让基础较弱的同学觉得很难掌握,而那些有扎实底子的同学则感觉不到作业的挑战,很难指导他们进行主动的思维。在明确划分了学生的层次之后,老师要清楚地了解到了分层设计作业的终极目标,因为分层设计作业并不是为了区分学生的好坏,而要做到“因材施教”。另外,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每个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不一样,学生在努力学习后,他们的学习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这个时候的基础作业已经不适合这样的学生了。

例如,教师在教导“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设置动态化的教学目标,比如说一开始想学会单词的拼写,并且可以默写出来,第二步这是理解与运用运用 used to 造句,最后则是运用 used to 来完成写作任务,介绍自己上小学到现在的变化,包括身高、体重以及爱好等情况,由此来激励学生逐步“升级”,教师可以在每一层次都设置奖励或者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由此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并且积极主动完成作业。教师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知识点的拆分记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提升。

2.2优化课后作业分层结构

要想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也是十分重要的。此时教师就要摒弃“题海战术”,选择最有效最重点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英语知识的巩固练习,拓展迁移。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对作业的科学评价,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布形成性评价而不是最终评价。要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并在生活中完成英语实践。这样才能在政策改革之下,保持英语学习热情,提升英语学习质量。

例如,在进行低年级英语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合理地设计作业内容并且优化作业知识点分布结构。在初中低年级作业设计中,吸引学生的英语兴趣和增大词汇量是学习重点,所以应该加大词汇作业量,而其他的知识点像语法、文章,属于高年级拓展衍生或者基础内容,就要适当的减少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合理的作业结构里得到提升。

2.3保证课后作业的适应性

在“双减”政策中,课外作业的突出特点是适度、适度、保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层设计,以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作业的数量上,要求学生在90分钟内完成书面作业,让他们有充分的自由发挥自己的兴趣和主动性;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应避免重复、单一的课后作业,例如:重复抄单词、抄课文;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记忆,采用多样化的娱乐活动,以达到同样或更高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出各种难度的扩展作业。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课堂上的知识,课外的任务就是让他们自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选择的作业则是在课后用英语聆听、记录,然后用英文记录下他们的兴趣爱好。而那些任务的提交时间也是按照一定的级别来进行的,实力越强的人越容易完成,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短。而对于能力较差的同学,其学习效果就不那么好了,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

2.4作业评价分层,培养学科素养

对作业评价进行分层是有效提升分层作业设计整体质量的关键环节,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漏洞。培养学科素养是设计分层作业的重要落脚点,也是学生不断取得学习进步的动力来源。在此期间,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予以不同且合理的评价,避免将学生取得的作业分数作为开展作业评价的唯一来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形成高度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完成作业与课堂学习的动力与专注度。

例如,学生在学完《What does he look like》一课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与自己的同桌在课后再次分角色朗读Mike和Tony的对话,从中找出David的外貌特征,并对学生的发音进行评价,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让学习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以“My best friend”为主题,通过简单的叙述对自己的朋友的外貌特征进行描述,教师对学生所写的作文进行评价,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结论

分层作业模式是双减政策下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选择应用到学科教学当中的创新手段。通过分层作业机制,实现作业内容扩充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做出贡献。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需要跳出传统教学理念樊笼,引入分层作业机制来进行作业模式优化,提高作业的整体质量。分层作业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体现学生个体价值,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林娟.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英语分层作业设计与研究[J].校园英语,2024(02):100-102.

[2]周佳佳.初中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究[J].初中生英语,2021(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