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工生产中流量仪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作者

张强

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吉林市 130000

关键字:流量仪;自动化控制;流量测量

1 引言

在化工生产领域,流量参数的精确监测是确保工艺稳定性和产品品质的关键因素。当前化工行业应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仍存在智能化程度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为优化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必须对现有仪器仪表进行技术革新,提升其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还将为其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现阶段,国内化工企业已广泛应用各类自动化装置,需要技术人员持续深入研究设备性能,以便在发生异常时能够快速采取应对方案 [1]。其中,采用自动化仪表进行工艺检测尤为关键,这是确保我国化工生产平稳运行的重要技术保障。

2 化工仪表设计中流量测量技术

2.1 速度法

在化工仪表的设计过程中,速度测量法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案,其原理是通过检测管道内流体的平均流速,再结合管道横截面积参数,最终计算出流体的体积流量。该技术的本质在于利用流速与流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实现测量目的。在流速检测领域,流量测量仪表的选型具有决定性意义。在众多流量测量技术中,差压式流量计的应用最为广泛。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依据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的压力差进行流量计算。椭圆齿轮式流量计作为典型的流量测量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流体与特殊形状齿轮的机械耦合作用来实现流量测定。这种流量计通过流体驱动椭圆齿轮旋转的特性来完成流量计量任务 [2]。

2.2 流体阻力法

流体阻力测量技术作为工业流量检测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机理建立在流体动力学特性与阻力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当流体流经管道系统时,会对特定设置的阻力构件产生动态作用力,该作用力与流速、流体密度及阻力体几何特征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在工程实践中,基于此原理开发的测量装置主要包括旋转翼板式流量计和气体计量表等设备。

翼板式流量检测装置作为典型的阻力法仪表,其测量机制是通过精确量化流体对管道内置翼型构件产生的力学效应来实现流量推算。这类技术在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特别适合处理液态和气态介质的流量监测任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系统评估阻力构件的选型标准、安装方位以及被测流体的物理特性等关键参数,这对确保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重复性至关重要。

2.3 流体振动法

流体振动测量技术作为流量检测的重要手段,其原理基于流体运动时产生的机械振动现象,通过分析这些振动参数来推算流量数值。这种技术主要依据流体动力学特性,通过捕捉流动介质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振动频率或幅度变化来实施测量。以涡街式流量检测装置为例,其核心机制在于利用流体经过阻流体时形成的周期性涡旋脱落现象,这些涡旋会产生可被传感器捕捉的机械振动,进而转化为流量数据。

3 流量化工仪表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

在化工过程控制领域,自动化系统的合理配置与优化运用对实现精准的流量监控与调节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也是现代化工仪表系统的关键功能模块。

3.1 PID 控制技术

PID 调节(比例 - 积分 - 微分调节)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反馈控制策略,在流程工业仪表控制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调节方法通过动态调整执行机构(包括调节阀或输送泵等)的工作状态,使被控参数与目标值之间的偏差最小化。PID 调节器由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构成:比例环节、积分环节以及微分环节。比例环节直接响应当前时刻的偏差量,该偏差量表征了期望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积分环节通过处理偏差的时间积分效应来修正输出,这一特性有助于消除系统存在的静态误差,提升控制精度。微分环节则依据偏差变化率进行超前调节,能够有效抑制被控量的波动幅度和振荡倾向。这三个控制环节通过参数优化组合,共同实现系统的最佳调节性能。

3.2 DCS 系统

工业过程控制领域普遍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System,DCS)作为核心解决方案。这类系统通过模块化架构将控制功能分散部署于多个独立单元,借助专用数据网络实现各节点间的协同运作。DCS 具备处理海量工业信号的能力,其显著特征在于将数据采集、逻辑运算和执行输出等任务合理分配到不同硬件单元。典型配置包含主控操作站,技术人员可借助可视化界面完成参数设定、状态监控及异常处理等操作。现场层采用分布式I/O 组件实现传感器信号采集与执行机构驱动,在保证系统响应时效性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信号处理规模。

3.3 智能控制技术

在化工生产领域,流量测量设备正逐步向自动化调控方向演进。这类设备的智能调控技术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核心要素。

(1)信号智能处理:采用数字滤波与数据平滑技术对传感元件采集的信号进行优化处理,有效消除测量过程中的干扰信号和随机波动,从而提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度。结合具体工况参数和外部环境因素,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动态补偿,进一步优化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故障诊断与状态预测:运用在线监测与数据分析手段,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的异常状况并触发预警机制。依托设备运行历史记录和预测模型,评估设备未来运行状态,科学规划维护周期,有效预防突发性故障和非计划停机。

(3)智能调控方案:运用模型预测控制(MPC)技术,依托动态过程模型对未来工况进行预判,通过优化控制指令提升系统精度与动态响应能力。同时结合智能寻优方法(包括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对多变量调控系统进行参数优化,满足化工生产过程中复杂工况的调控需求。

4 总结

在化工设备研发领域,本研究重点针对流体监测工艺进行了系统性改进,同时开展了计量偏差的详细解析。这项工作的开展,为工业领域实现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且精确度优良的流体监测方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过程中,本文全面考察了流速测定法、容积计量法、流体阻力检测法以及流体振动监测法等多种技术手段,深入剖析了化工生产流程中流体计量技术的关键作用。通过系统性地研究系统偏差和偶然误差的产生机制,明确了流体计量过程中潜在的误差来源,为提升计量精度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该领域仍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从设备结构优化、环境参数监控以及专业人才培育等维度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后续研究可重点聚焦于开发精度更高、性能更稳定的流体监测装置,并融合现代数据处理方法,持续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陈海粟 . 化工工艺系统中流量传感器的选择与应用 [J]. 机电信息 , 2025, (09): 84-88.

[2] 史述进 . 流量化工仪表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 [J]. 化学工程与装备 , 2024, (10): 117-120.

[3] 黄传玉 . 化工仪表自动控制系统的故障和维护 [J]. 仪器仪表用户 , 2024, 31 (01): 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