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设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初步应用刍探
罗日娟
安徽省当涂县青莲小学
摘要:单元整体设计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论,强调综合并具有情境性的学习,以主题为引领,整合语言知识、技能、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本文结合实践案例,探讨其设计原则、实施路径及常见问题,以期为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整体设计 英语教学 实践
一、单元整体设计的理论依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要求倡导“主题引领、语篇依托、活动推进”的教学模式,单元整体设计与之高度契合。 强调单元整体教学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PEP小学英语中话题为单元核心,单元内容贴近生活。
2. 整体语言教学法
强调整体语言感知,避免孤立学习。
3.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遵循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具体运算期)需通过具象活动(角色扮演、实物操作)理解抽象概念。
4. 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通过单元任务主动构建知识网络,而非被动接受孤立知识点。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境互动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二、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特征
1. 主题统整性
提炼单元核心概念,将分散的知识点(问候语、数字、颜色等)关联为有意义的知识网络。例: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以“Make friends with Robin”为主线,串联自己的爱好、能力及情感表达。
2. 目标系统性
三维目标递进:
语言能力:通过真实语境掌握单元核心词汇、句型,发展听、说、读、写技能。例:掌握“What can you do ? I can ... Can you...? Yes,I can./No,I can’t.”句型;
思维品质: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创造;能够就语篇中人物、行为及能力之间的差异,理解个体之间的不同,学会换位思考问题;
文化意识:渗透跨文化理解(如节日、礼仪),培养文化包容性。例: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娱形式:琵琶、武术等,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了解同学间的差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化娱乐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3.情境真实性
设计真实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语言。例:创设“Colourful school clubs”“Join school clubs”等话题情境,在这些语境中,增强语言运用动机。运用本单元核心语言描述自己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
4.评价多元性
结合形成性评价(课堂观察、学习日志)和终结性评价(单元展示),关注过程与发展。
三、实践路径与案例分析
案例:五年级《Unit 4 What can you do?》单元设计
1.单元主题:感知、体验文化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2. 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输入):Colourful school clubs
情境:虚拟“Colourful school clubs”情境,在情境中学习本课核心词汇:dance, sing English songs, do some kungfu, play the pipa, draw cartoons.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所学语言“What can you do? I can... Can you...? Yes,I can./No, I can’t.”进行交流。
活动:通过视频了解中国特色文娱活动,感知文化多样性。
第二课时:Join school clubs
能在“Join school clubs”语境中,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语言描述自己能做或者不能做的事情;在谈论加入学校兴趣小组的语境中,鼓励学生培养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自我,提升自我。
第三课时(输出):Make friends with Robin
任务:能读懂Robin 找朋友的电子邮件,完成读后判断正误;能在Make friends with Robin 的语境中运用核心句型I can.../I can’t...写一写自己能否做某事的句子;能Make friends with Robin 的语境中运用核心语言给Robin回复交友邮件,进一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听音判断、补充句子等学习活动巩固本单元的核心句子,并在活动中培养语言核心素养。
3. 评价设计:
过程性评价:在情境中观察学生能否根据图片进行预测,评价学生识图提炼隐藏信息的能力;观察学生是否能根据问题定位文本信息,评价学生自读阅读快速获取并判断的能力;观察学生能否能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与归纳,评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挖掘自身的闪光点——才能,找出自己与Robin 性格与才能的相同点,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终结性评价:通过 Write an email to Robin and try to make friends with him活动,观察学生是否能基于语言框架,基于上一活动,评价学生是否能正确发送电子邮件,表达自己的强烈的交友愿望。学生从文本走向真实生活,发展核心素养,加深自我认知。
四、常见问题与反思
1. 问题一:主题挖掘不够深入
误区:仅将主题作为“标签”,课时之间的整体性和主体性不够统一。
改进:深挖主题育人价值。如《What can you do ?》单元可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 问题二:活动形式单一化
误区:任务设计简单、热闹但思维含量低(如机械重复句型“Can you...? Yes,I can./No, I can’t.”)。
改进:增设开放性问题。例:在提问能力的活动中提问“What else can you do? Do you any other activities?”,引导学生开放性思维。思维。
3. 问题三:学习任务形式单一化
误区:过度依赖纸笔测试。
改进: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有关兴趣俱乐部的海报。收集学生单元作品(录音、手工制作、表演视频等)。
五、结语
单元整体设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广泛,该方法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导向、学生本位和系统思想,通过主题意义探究和任务链驱动,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能够推动学生实现语言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具有较好的教学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王蔷, 等.《基于大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21(5)。
3. 皮亚杰 著 洪宝林 译《智慧心理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4. 鲁子问、唐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5.崔允漷. 《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变革》[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