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薛锦瑞 纪爱林

江苏省沭阳县周集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稳固提升。农村青年以及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目前他们的困难处境引起了社会以及国家的重视。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刻苦精神。故此,本文就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出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力;现状;影响因素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教育问题分析

1.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有待提高

由于经费的欠缺,学校的教学环境差、教学设备落后,缺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如图书馆和实验室等,无法有效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并且学校的场地无法满足学生的日常活动。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普遍使用普通黑板、粉笔,对老师们的健康也产生危害,因而只有解决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问题,提高学校的建设,办学条件才会得到改善。

2.师资缺乏,优秀教师流失

在农村,教育师资队伍极不稳定。由于经济水平较低,教师待遇也普遍偏低,因此愿意前往农村任教的教师寥寥无几,除了一些响应国家号召的年轻教师会愿意去农村进行几年的支教。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会因为农村恶劣的环境条件,如交通不便,设备简陋等原因选择离开。由于老师频繁的变动,学生们非常不适应。总而言之,农村教学本来就落后,再加上教师的流动,对于本来就落后不堪的农村教育更是雪上加霜。

(二)学校教育问题的分析

1.课程体系的不完善

农村学校的课程体系上,由于教育资金的紧张,没有办法对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进行良好的改善,这对于农村学生的课程教育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对于农村课程设计与安排上,要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接受能力与承受范围,适当进行劳逸结合,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综合素质教育的缺失

学生们往往会对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因为他们平时在课堂上难以接触到类似的教育。但在城镇小学,这些是极其普遍的艺术类课程。除了知识教育,对其综合素质问题进行及时、正确的疏导也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尤为重要。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主动性欠缺

大多数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够,他们处于被动读书的状况。很多农村留守孩子不喜欢自主提出回答问题,可能是因为不善于思考,不指导怎么回答问题,或者就是知道问题的答案却不喜欢和教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总之这些都是一种学习积极性不足的体现。

(二)学习行为习惯不佳

在学习习惯的自觉性方面,很少一部分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形成了有意识的预习、自觉复习的习惯,多数学生仍然要在他人的指导下,才会预习或者复习。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听课方面的自觉性也不理想,少部分学生会经常集中精力上课认真听讲。在作业自觉性方面也是只有少数一些留守孩子能及时完成作业。

(三)在学习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初中留守孩子在课堂上很少主动要求参与小组分组,他们很少与同伴主动配合完成任务。多数农村中学留守孩子对与别人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而这种行为表现的结果,会让留守孩子们慢慢地对课堂没有兴趣,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业也没有兴趣。

(四)自控能力较差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在预习和复习方面不需要家长或教师要求而能主动完成的所占的比例不高,大部分是由于迫于家长或老师的要求而被动的完成;在阅读课外读物方面,的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从来不阅读。

三、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态度

义务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基础的知识,教育计划也是从学生的心理年龄出发的,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但是作为年龄较小的学习群体,要迅速提高学习能力、改良学习态度极为困难,有些学生在得不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甚至会转变失败,心理无法保持健康乐观的状态,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若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认为“读书无用”,那么就会将精力放在玩乐方面,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难以弥补与他人之间的差距,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与信心,容易走上辍学的道路。在学校班级的管理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的状态中。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很难吸引学生兴趣,而学校教育的目的除了为学生灌输文化知识,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留守儿童与教师的接触时间较长,而教师作为授业解惑者,对学生具有指导和启发的作用,因此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是确保习惯养成教育有效落实的关键。首先,教师要认识到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积极开展习惯养成教育,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自律能力、自理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养进行全方位的培育。其次,教师要提升教育能力,充分掌握优秀的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立足当前的留守儿童发展特征,构建完整科学的教育体系,将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高效达到育人目标。最后,大力强化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学校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宣传、培训等手段,积极倡导留守儿童习惯养成教育的开展,强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并通过理论与实践性的培训,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为教育工作奠定人才基础。

(三)开设家长网络课堂,实现家庭有效教育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长时间与父母分离,导致家庭教育难以及时地开展,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来开设家长的网络课堂,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让家长发挥其教育指导作用。在此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学生的价值观成长,也通过视频连线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以此来协助学校进行留守儿童的教育。例如教师将每天的课后作业发送到班级群当中,让学生家长根据课后作业进行视频连线的监督。也可以让学生在视频连线当中讲述课堂所学的内容,既实现了学生的有效复习,也做到了家长的有效监督。在家长网络课堂的实践中,教师还要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例如父母都需要双双外出,此时教师就要进行及时地规劝,让其父母留一个在家中保持家庭教育的相对完整性。

结语

总而言之,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实践当中,教师不仅仅要加强自身教育的科学指导,还要利用更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来进行家校之间的有效连接,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指导来实现留守儿童的全面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推动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科学、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养成[J].中外交流,2019,(40):139.

[2]杨丽明.浅谈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