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

作者

唐楚秦

武汉文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345

一、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课堂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美术知识、训练美术技能的主阵地,高质量的美术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提升幼儿美术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扎实的美术功底是幼儿教师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基础,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绘画,欣赏等多方面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幼儿园的美术教学,而大学美术课堂恰是学生系统学习美术理论、掌握美术技能的关键环节。其次高水平的美术课堂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优秀的美术作品能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1]。通过欣赏名画、评析作品,学生的审美视野不断拓宽,审美品位不断提高,这些宝贵的审美体验,必将转化为他们日后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教育智慧。此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很大程度上需要在美术实践中培养。美术创作讲求巧思妙想,个性表达。学生在不断探索,大胆创新的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得到发展,这些创新品质对其未来的幼教工作大有裨益。

二、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困境

目前许多民办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内容设置存在一定问题,部分课程过于注重美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幼儿教育实践的结合。课程内容与幼儿园教学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难以在未来工作中得以应用。在教学方式上,不少民办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仍然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教师对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沉闷,缺乏互动与参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难以得到培养。部分教师未能根据美术学科特点合理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课堂内容呆板乏味,学习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习效果不佳。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普遍存在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轻视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问题,一些课程过于强调绘画技巧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色彩感知、创意思维等美术基础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未能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基础训练不足,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表现力等专业技能发展不均衡,整体艺术素养有待提升。

三、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优化路径

(一)优化课程内容设置,贴近幼教实际需求

美术课程内容设置要立足学前教育专业需求,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共同提升。一方面要重视美术基础理论教学,美术基础如绘画透视、色彩构成等,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从事幼儿美术教育的基石,理论课要加大分量,帮助学生夯实美术基本功,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适度增加了美术基础理论课时,为学生专业学习打下坚实根基。另一方面美术技能训练要紧密对接幼儿园教学实际,如开设幼儿简笔画、手工制作等实训课程,重点训练学生在幼教工作中常用的技能。开设了儿童画创作与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内容直接来源于一线幼儿园,让学生学得实用,练得实在。教学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开发幼儿美术活动案例,学生通过分析幼儿园教学需求,结合美术专业知识,设计了一系列简笔画、手工制作课程,这些学生自主开发的课程,经修改完善后在实习中推广应用,受到了幼儿园的好评。

(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具有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美术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可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美术创作技法,用微课视频讲解名画风格,以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幼儿园教学场景,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直观的画面,吸引学生眼球,借助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录制了一批微课视频资源,生动演示国画、油画等课程的关键技法,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开展案例教学,在解决问题中构建能力,精选典型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情,评判得失,提出对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能力提升[2]。注重搜集整理学生实习中的真实案例,如幼儿教师如何指导幼儿大胆涂鸦,如何引导幼儿欣赏画作内涵等,引导学生开展研讨,学生在交流碰撞中获得启发,问题解决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在写实记录中梳理每节课的收获感悟,表达真情实感,记录下成长的印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高涨。

(三)强化基础能力培养,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若要适应幼教工作,扎实的美术基本功不可或缺。教学应着重基础技能训练,为学生专业成长搭建基石,需加大对学生造型能力训练的力度,以造型能力作为美术教学立足支撑,课堂内应组织大量针对写生写意的训练活动,像静物的写生、风景的写生这类,引导学生全面洞察物象,明晰呈现出形体与空间感,提升学生对物体造型的把控能力。需强化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于幼儿美术教学领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十分显著,教师需开展手工制作、黏土塑造等实践相关课程,指导学生亲手制作多样手工作品,在实践里增强动手操作本领。每学期皆会举行手工制作比拼,引导学生激发创意投入艺术创作,经教师引导,学生依靠纸艺、泥塑等若干材料,产出了漂亮的手工艺品,动手本领得到强化,学校按照一定周期开展美术作品展陈,铺就学生才华得以绽放的轨道,极大点燃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火焰,借竞赛推动学习、展览推动教学形成良性循环,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稳步进阶,为日后承担幼教工作搭建能力基石。

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教学在幼儿教师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幼儿美育工作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民办高校要立足培养卓越幼儿教师的目标定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美术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为幼教事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教师要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在教学创新中探索提升美术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坚持从幼教专业需求出发,遵循美术教学规律,在实践中大胆改革、持续创新,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堂教学能焕发出勃勃生机,造就一批批热爱美术、擅长美术教学的卓越幼儿教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艺帆 . 民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课技融合”实施现状及路径研究——以 Z 校为例 [J]. 中国民族博览,2024,(01):219-221.

[2] 董娇 . 傣族织锦文化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路径探究[J]. 大观 ( 论坛 ),2025,(03):156-158.

唐楚秦,1991 年 1 月出生,女,汉族,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