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中学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
史晓梦
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 沧州061500
摘要:地理学科综合性极强,初中阶段的基础性学习,对学生地理知识的积累、学科素养的养成以及高中阶段更高要求的学习影响很大。本文旨在通过挖掘乡村地理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路径。
关键词:地理学科 学科素养 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涉及多学科知识点,综合性强,学生既需要具备理科思维又需要具备文科思维。这种特点就要求学生一是在思维方式要学会灵活转化,二是知识广度和深度上有更高要求。三是需掌握多种技能,学生需掌握地图解读、数据分析等理科技能,同时也要兼备批判性思维和重新建构知识模型的能力,这又考察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地理学科素养很难养成。
一、培养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1.保护地球家园的必要。地理是一门和现实生活相贴切的学科,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不能脱离生活。当前,人类所有的生产生活仍依赖于宇宙中这颗普通又特殊的星球—地球。然而,随着人口的激增,生产方式的变革,对地球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对地球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有些破坏无法逆转。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保护她,爱护她,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当前,我们的地球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大气污染、水污染、臭氧层破坏、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让学生学习了解这些全球问题背后的成因,解决方案,并作为中学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环境观,能为解决环境问题做些什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便可培养学生们的这种意识。所以,从长远来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树立人地协调观的前提。
2.树立家国情怀的必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章节的学习都在向祖国的青少年渗透着家国意识,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自豪感。以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整本书中,通过让学生认识中国的区域,来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以从秦岭淮河这条神奇的地理界线为例,通过让学生认识中国北方的平畴沃野、南方的稻香千里,来感受祖国自然风光的魅力所在。再比如:第八章第四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这一节,同学们通过学习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等内容,让学生们从地理的视角去了解台湾为什么一直以来被称为“宝岛”的同时,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大有好处。
3.为高中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地理课程贴近生活,关注自然与社会,体现地理学特点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以及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价值[1]。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2]。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在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为水平1到水平4[3]。从水平划分不难看出,核心素养的养成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所以,初中阶段的学习对核心素养的养成非常有必要。学生只有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才能谈核心素养的养成,为高中阶段更高层次的核心素养要求打下基础。
三、培养初中学生地理兴趣的有效路径
1.抓住初中生心理特征,转变教学方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与小学阶段相比,变化巨大。随着学业的加重和学习任务的增多,面临着更大的学业压力,可能会出现焦虑、压力和自我怀疑等情绪;厌学心理严重,由于学业压力增大和兴趣爱好的多样性,不少初中生会出现厌学情绪觉得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动力;自卑心理增强,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部分初中生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缺乏自信 。作为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支架,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网络已构筑起学习的庞大信息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自己的地理课堂赋能。
2.抓住农村学习优势,发现身边地理知识。
地理知识就在每个人的身边,我们生活的一言一行,都离不开我们所生活的区域空间,一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塑造了整个区域的风土人情。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对自然地理的理解比城区孩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讲气候和天气系统时,让学生观察春季降雨和秋季降雨后的气温变化,做好每日气温变化记录,用实际行动去验证流传已久的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通过这些生活常识和日常记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探索发现,归纳总结的能力。
3.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的创设非常重要,在真实的情景中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学生才能真正地学习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脱离现实的生活现实,情景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和初中阶段学生的喜好,让他们在日常的吃喝玩乐中就掌握了抽象的地理概念。比如,产业区位的选择这一节对于还未踏入社会的初中学生来讲理解起来很困难,那么老师如何引导呢?现在市面上各种品牌的果茶冷饮店层出不穷,他们的身影逐渐进入全国各大县城商超附近。这些茶饮店是中学生们的最爱之一,学生们放假后喜欢三五同学相聚在一起各种喝奶茶、果茶冷饮等。那么老师可以分组让学生们完成这样的一个寒假作业:1组:分析本县城某品牌果茶冷饮店的布局特点及成因分析。2:绘图说明本县城十年内的果茶品牌的数量变化及原因。区位选择对中学生来讲比较困难,大多数的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同现实生活相联系,通过布置这样的寒假作业,让学生深刻理解这样服务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的原因,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的通力配合,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周丽莉.农村高中高一地理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J].高考.教学探索.2020.
[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作者简介:史晓梦(1990-09),女,汉族,河北沧州人,硕士,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