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赋能高职英语教学: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作者

冯改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2501

1 引言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的系统性重塑,外语教育生态亦迎来全新格局。高职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素养及职业竞争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足、语言基础薄弱、适应性差等突出问题,传统 " 一刀切 " 教学模式难以实现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支持,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2 高职英语教学的现实困境

2.1 学习动机停滞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调查显示超过 65% 的学生入学英语成绩低于合格线,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目标模糊和学习兴趣低下的问题。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缺乏真实有意义的语言运用情境和职业场景模拟,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持久学习投入。这种现象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参与度低,形成" 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的恶性循环。

2.2 认知超载问题

数字时代带来了海量学习资源,各类英语学习平台和应用程序层出不穷,但其碎片化、无序性特征明显。研究表明,超过 75% 的学生在面对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时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学生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较弱,容易陷入 " 知识过载但吸收不足 " 的困境。同时,缺乏系统化的知识管理工具和智能导航系统,使得学生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影响了深度学习的效果。

2.3 伦理滞后挑战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一系列伦理问题,主要包括学习数据隐私泄露、算法偏见导致评价不公、机器决策缺乏透明度等风险。目前,相应的规范与监管机制尚未健全,教育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缺乏统一标准,极易引发新的教育风险。特别是在人脸识别、学习行为分析等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存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未经授权使用数据等问题。

3 AI 赋能高职英语教学的四维框架

为系统应对上述困境,本文构建包含情感、行为、认知与伦理四个维度的 AI 赋能框架:

情感维度:利用 AI 技术创设沉浸式、互动性强的语言情境(如虚拟现实对话、情感识别系统),通过智能情感计算识别学生情绪状态,动态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情感支持。

行为维度:通过学习分析技术记录学生行为数据,构建学习者画像,识别个体学习习惯与模式。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学习行为轨迹,提供自适应学习路径和实时反馈,实现精准干预。系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智能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练习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支持。

认知维度:借助人工智能构建动态知识图谱,支持语义推理和智能内容推荐。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识别知识盲点,推送针对性训练内容。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建立英语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网络,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迁移应用,提升学习效率。

伦理维度:确立 " 以人为本、技术向善 " 原则,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和算法审计制度。制定教育数据采集和使用规范,确保算法决策的透明性和可解释性,定期进行伦理影响评估。建立学生数据授权机制,保障学习者隐私权,确保 AI 应用过程的公平、透明和责任可溯,防范技术滥用风险。

4 AI 赋能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

4.1 课程体系重构

推动建立 " 基础 + 专业 + 拓展 " 三级模块化课程体系,将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融入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基础模块注重通用英语能力培养,引入智能语音评测、作文自动批改等技术强化语言基础训练;专业模块侧重行业英语应用,开发机电、商务、护理等专业英语智能实训平台,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创建职业场景;拓展模块融入AI 工具使用、跨文化虚拟交流等内容,开设人工智能辅助英语学习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智能技术进行语言学习的能力。

4.2 教学模式创新

构建 " AI+ 教师 " 双主导教学模式,实现人机协同教学。课前阶段依托智能学情分析系统推送个性化预习材料,基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定制预习内容;课中教师侧重组织协作讨论、深度解读与文化引导,AI 系统提供实时语言支持、智能答疑和互动辅助;课后利用 AI 辅助工具开展巩固练习与拓展学习,提供 24 小时在线的个性化辅导服务。同时,构建虚实融合的智慧学习空间,建设英语虚拟仿真实训室、人机对话平台等设施,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增强语言运用的真实感和互动性,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4.3 教师能力提升

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师人工智能教育素养培训体系,开发包括 AI工具使用、数据解读、人机协同教学设计等内容的培训课程。通过专题讲座、工作坊、校企合作项目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掌握智能教学平台的操作与数据分析方法,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支持教师参与智能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推动教师角色转型,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引导者、课程设计者和情感陪伴者,提升教师人机协同教学能力,培养兼具教育理念和技术素养的新型教师队伍。

4.4 评价体系改革

构建融合过程性与结果性、定量与定性的多元智能评价体系。利用 AI 技术跟踪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自动生成学习画像,提供个性化诊断和发展建议。采用智能评估工具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多维度评价,包括语言准确性、流利度、交际能力等方面。同时注重对学生沟通能力、批判思维、文化素养和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的评价,建立电子成长档案袋,完整记录学生的学习历程和进步情况。推动教学评价从 " 重分数 " 向 " 重成长 " 转变,建立以促进发展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5 结论与展望

人工智能技术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动力与发展机遇。未来,应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完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与管理规范,推动高职英语教学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伦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促进教育理论、信息技术和语言学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探索更加有效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模式。此外,要重视教育伦理建设,制定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标准规范,确保技术应用符合教育规律和伦理要求。

参考文献

[1]Li J. AI in Education: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23, 15(3): 78-92.

[2] 陈冰冰 . 人工智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J]. 现代教育技术 , 2023, 33(1): 56-63.

[3] 冯志刚 . 高职英语教学与人工智能融合:模式构建与实施策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23(4): 62-69.

[4] 王蔷 . 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育转型与发展 [J]. 外语电化教学,2023(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