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实施
汪康
江苏省无锡市西漳中学 214171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实践的深化,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单一学科的教学容易使学生陷入知识的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的思维能力。因此,跨学科教学成为了教育改革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多元化是其学习发展的关键期,而跨学科教学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教学实施;综合素养
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出台,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应通过数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能力。
一、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与目标
在新课标的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结合,特别是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如逻辑推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新课标提倡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跨学科教学的理论背景
(一)跨学科教学的定义与内涵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知识有机结合,通过综合运用各学科的观点、方法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多学科的视野下进行学习和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1]。跨学科教学不仅仅是将学科内容简单拼接,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整合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升其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跨学科教学的优势
跨学科教学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其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结合,展示了知识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其次,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增强知识的应用性。跨学科教学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对于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于新课标的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实施策略
(一)建立跨学科教学合作机制
在基于新课标的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中,建立跨学科教学合作机制是实施的关键策略之一。教师应通过定期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分享各学科的教学进度和重点,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学校可以组织跨学科团队,鼓励数学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兼顾学科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具备跨学科的教学意识,主动与其他学科教师探讨整合方案,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通过这一合作机制,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出更多跨学科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例如,新教材初一数学苏科版“9.2轴对称”中,数学教师可以与美术教师合作,共同设计以轴对称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制作活动,帮助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也能通过绘画实践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通过定期的教师协调与交流,数学教师与美术教师共同商讨教学内容,确保数学与美术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整体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们可以共同设定评价标准,确保学生不仅在数学上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还能在美术创作中体现出数学思想,达到跨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
(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与活动
在新课标的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实施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与活动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具有跨学科性质的学习任务,确保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够有机融合。选取的教学内容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跨学科的关联性,以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创新思维,通过任务驱动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内容与活动的选择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相匹配,确保跨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初二数学苏科版“3.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中,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与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师可以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与物理学中的力学问题结合,设计一个通过实际测量与计算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在物理中的应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来验证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外,数学与体育学科的结合也可通过计算运动轨迹等方式展开,增强学生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感知。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能够激发他们跨学科思维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
在新课标的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实施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是至关重要的策略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通过自我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自主空间,设计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他们通过实验、调查、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提升其独立学习和探究能力[2]。这一策略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帮助学生在跨学科的情境中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例如,初二数学苏科版“5.1位置的确定”中,基于新课标的跨学科教学可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和体育等学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如在地理课上,学生学习经纬度定位,可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对比,理解坐标在地图导航中的应用。在信息技术课上,利用编程软件编写简单程序,通过输入坐标控制虚拟物体移动,培养数学建模能力。在体育实践中,教师可在操场设置坐标点,让学生根据给定坐标寻找目标,体验数学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这些跨学科活动不仅强化数学概念理解,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结论:新课标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旨在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数学不是作为单一学科进行教学,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的全面理解。跨学科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望鑫.浅析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实施[J].环球慈善,2024(6):0196-0198.
[2]叶志娟.跨学科导向下的初中数学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J].202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