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管理措施

作者

于言朋

中共莱西市委宣传部 山东省青岛市 266600

一、引言

土木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起着关键作用。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设备使用和管理等多方面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些污染涉及大气、水、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多个方面,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土木工程施工中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2.1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2.1.1 洒水降尘技术

在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上定期洒水,可有效降低粉尘的扬起。通过设置自动洒水装置或人工定期洒水的方式,保持地面湿润,减少扬尘的产生。例如,在干燥多风的天气条件下,增加洒水频次,能显著降低施工现场的扬尘浓度。

2.1.2 覆盖与密闭技术

对施工现场堆放的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如沙土、水泥等,采用防尘布进行覆盖;对运输车辆进行密闭改装,防止物料在运输过程中泄漏和扬尘。如使用密闭式渣土运输车辆,可有效减少物料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

2.1.3 高效除尘设备应用

在混凝土搅拌站等扬尘产生集中的区域,安装高效的布袋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等设备,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处理,去除其中的粉尘颗粒,使其达标排放。这些除尘设备能有效降低搅拌站等场所的粉尘污染。

2.2 水污染治理技术

2.2.1 沉淀与过滤技术

在施工现场设置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初步沉淀处理,使废水中的泥沙、大颗粒悬浮物等沉淀下来。然后通过过滤装置,如砂滤池、滤网等,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细小颗粒和杂质,降低废水的浑浊度。

2.2.2 隔油与油水分离技术

对于含有油污的施工机械清洗废水等,采用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利用油水密度差使油浮在水面,然后通过撇油器将油分离出来。再结合油水分离设备,如气浮分离器等,进一步提高油水分离效果,确保处理后的废水含油量符合排放标准。

2.2.3 生物处理技术

对于含有机污染物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可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实现废水的净化。

2.3 噪声污染治理技术

2.3.1 选用低噪声设备

在施工设备选型时,优先选用技术先进、运行平稳、噪声低的设备。例如,采用新型的静音型发电机、低噪声挖掘机等,从源头上降低噪声的产生。这些低噪声设备在运行时,噪声值明显低于传统设备。

2.3.2 隔音与降噪技术

在施工现场设置隔音屏障,如采用吸音材料制成的围挡,可有效阻挡噪声的传播。对于高噪声设备,如混凝土搅拌机等,可设置专门的隔音罩,对设备进行封闭隔音处理。同时,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减少因设备故障产生的异常噪声。

2.3.3 合理布局与时间控制

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的布局,将高噪声设备尽量远离居民区等敏感区域。同时,严格控制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和居民休息时间进行高噪声作业。如在居民区附近施工时,晚上 10 点至早上 6 点之间禁止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

2.4 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技术

2.4.1 分类回收与再利用技术

在施工现场设置分类收集设施,将建筑垃圾按照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进行分类收集。对于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木材、金属等,进行回收再利用;对于废弃混凝土、砖瓦等,可通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制成再生骨料,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砖块等建筑材料。

2.4.2 资源化处理技术

对一些难以直接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采用资源化处理技术,如将废弃混凝土经过高温煅烧等处理后,提取其中的有用成分,用于生产水泥等建筑材料;对废弃的塑料、橡胶等包装材料,通过化学处理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

2.4.3 安全处置技术

对于有害垃圾,如含有重金属的电池、油漆桶等,按照相关规定,交由专业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安全处置,确保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环境污染管理措施

3.1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和义务。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目标和计划,并将其纳入项目管理的考核体系中,确保环境保护工作有章可循、责任到人。例如,设立专门的环保管理岗位,负责监督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工作。

3.2 加强施工人员环保培训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危害、治理技术和管理措施、相关法律法规等。通过培训,使施工人员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环保规定,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正确的环保措施。

3.3 强化施工现场环境监督与检查

建立严格的施工现场环境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治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检查内容包括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环保设备的运行状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3.4 加强与周边居民的沟通与协调

在施工前,主动与周边居民进行沟通,介绍施工计划、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采取的环保措施,争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对居民反映的环境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减少施工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避免因环境问题引发纠纷。

3.5 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

利用信息化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对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通过在施工现场安装噪声、扬尘、水质等监测设备,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管理平台,实现对环境污染的动态监控。一旦发现污染物排放超标等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四、结论​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先进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如洒水降尘、沉淀过滤、隔音降噪、分类回收等,以及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如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强化监督检查等,可以显著降低土木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在未来的土木工程建设中,应不断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管理措施的研究与应用,推动土木工程行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红亮. 绿色建造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J]门窗,2023(5):34 - 36

[2]褚振刚. 绿色理念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2(4):56 -59.

[3]卢少鹏. 绿色建造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2022(8):0251 -0254.

[4]邢佳丽. 绿色建筑的高层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要点[ J]市场调查信息:综合版,2022(18):162 - 164.

[5]朱磊. 结构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J]. 砖瓦世界,2021(8):259 -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