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体性的高中生物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研究
吴朝群
百悦成龙学校 四川成都
摘要:本文聚焦于基于学生主体性的高中生物问题驱动教学策略。阐述了该教学策略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结合人教版 2019 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两个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实施步骤,包括情境创设、问题设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总结评价等环节,旨在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生主体性;问题驱动教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高中生物课程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现象、掌握生物学知识体系、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这一阶段的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然界和生命科学的基本认识,而且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也至关重要。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难以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这种模式下,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机会去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驱动教学策略则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与构建中,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生物学知识,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学生主体性的高中生物问题驱动教学策略内涵
(一)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在问题驱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转变成了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他们能够基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以及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自发地提出问题、深入思考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在这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自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出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的能力。举个例子,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生物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参与小组讨论、接受教师的指导等多种方式,去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问题驱动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提出和探讨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提问环节,而是作为发展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工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的恰当设置,可以成为构建知识体系的必要支撑,它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于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关键知识点上。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被激励去运用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对生物学原理和规律的深刻理解。此外,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极佳的机会去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三)问题驱动策略的实施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策略要求教师精心构建问题情境,以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首先,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出既具挑战性又能让学生通过努力得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在讲授“细胞呼吸”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何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仍需进行呼吸作用?”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联系。
接着,教师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团队合作、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知识。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可以交流各自的想法,并通过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协助者,而不仅仅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
最终,教师应重视问题解决后的反思与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回顾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学生能够清晰地识别自己的思考路径和所遇到的难题,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有效地应对类似问题。
三、“细胞的呼吸” 教学中的问题驱动策略
(一)教学目标
学科素养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期望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细胞呼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细胞呼吸与能量代谢、物质循环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创新与实践目标:我们鼓励学生在探究细胞呼吸的过程中,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并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假设,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合作与交流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同伴共同协作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团队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情境创设
以日常生活中酿酒和做面包的实例引入课程。展示酿酒过程中糯米变成米酒,面团发酵膨胀的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为什么糯米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酒?面团为什么会膨胀?” 引发学生对细胞呼吸现象的好奇心和思考,从而顺利导入 “细胞的呼吸” 这一主题。
(三)问题驱动策略
问题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一系列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问题,如:“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是如何产生的?”、“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有何异同?”等,这些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需要整理讨论结果,并准备向全班汇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通过交流学习到其他小组的思路和方法。
实验探究:设计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实验,如测定呼吸速率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尝试解释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反思: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讨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的经验。这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四、结论
(一)问题驱动教学策略对学生主体性发挥的促进作用
通过两个案例的实践可以看出,问题驱动教学策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在知识构建、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实施问题驱动教学策略的要点
情境创设要生动有趣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或学科前沿,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问题设计要层次分明,既有基础性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有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环节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教师要做好引导和组织工作。
总结评价环节要全面客观,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及时反馈和鼓励,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基于学生主体性的高中生物问题驱动教学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姜菲.问题驱动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24,(20):95-97.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4.20.032.
[2]袁宏波.高中生物突出学生主体学习行为的方式方法[J].高考,2020,(27):117.
[3]甘尔炽.基于学生主体理念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分析与建议[J].高考,2019,(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