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德育渗透路径研究
谭妍
新泰市青云小学,271200
摘要:进入新时代,“课程思政”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其不局限于某个学段,而是可贯穿于所有学段。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小学是学生奠定各学科基础的重要时期,思政教育有赖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本文立足课程思政背景,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展开了研究,文中从三方面提出了渗透路径,就此促使德育和小学英语可“合二为一”,实现全程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学英语;德育
引言
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这也就意味着并非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同时,因为思政教育涵盖内容广泛,如果教师仅仅将思政课作为载体,显然是难以满足预期目标的。对此,小学阶段的思政教育要以德育为主渠道,再将德育和各学科融合,体现各学科的价值,加快全程、全员和全方位育人的目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过程中,基础教育的奠基作用不容忽视。小学不只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关键阶段,也是其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如何在此过程中保持正确价值观,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本次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小学英语课程,使德育“附身”于英语课程,其实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作用。
一、深挖英语教材,探寻德育身影
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各学科教材为基础的。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想要使德育和小学英语深入结合,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可对英语教材进行深挖,从不同的版块或单元中探寻德育的身影,将其和日常教学衔接,使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价值观。教师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后,要将其和日常教学设计结合起来,适度放大德育内容的比例,让学生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比如,教师给学生讲解“China”“flag”的单词时,就可给学生拓展教学内容。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先进技术的力量。教师给学生讲到这两个词汇时,就可利用信息设备,给学生中国地图,并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比较,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认识各个国家的国旗。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懂得我国国土面积为世界第三。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延伸教学内容,还可给学生播放中国地理环境或是各地人文景观,学生足不出户就可领略到我国的大好河山,更会心向往之。面对辽阔的疆域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自豪感油然而生,所谓的“爱国之情”,也会得到被激发出来。另外,学生通过认识不同国家的国旗和五星红旗的设计背景,更能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中的生命可贵,无论是对革命先辈还是国家,都有助于点燃心中的“爱国”火苗。
二、贯穿课上课下,实现德育衔接
新课标中再次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
他们的作用,把德育贯穿于课上和课下,只有学生真正形成习惯,并且主动学习和实施,教育才更有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其能将德育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那说明关于德育的教学内容,学生才真正内化于心,而非流于形式或表面。所以,教师渗透德育内容时,不只要课上注重,课下也要引导学生规范行为,并尝试用英语表达。比如,每次课上铃声响起后,教师都要向学生问候,主动说“Good morning,class”“Good afternoon,class”。学生则也要尊师重道,回复老师“Good morning,teacher”“Good afternoon,teacher”。另外,日常教学当中,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分引导,使其习惯使用礼貌用语,如初次见面可说“Nice to meet you”;如会打扰别人,要说“Excuseme”;睡觉前和爸爸妈妈道声“Good night”……生活中这样的时刻有很多,教师若引导学生形成习惯,那么他们不仅可以掌握课上所学的英语词汇或短句,还会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其未来成长大有裨益,可使其人际交往更和谐。总之,这种课上课下衔接的方式,可以说是以一种无声的方式,实现德育目标。
三、创建情境课堂,实现品德教育
小学时期的学生往往都较为活泼好动,而且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对此,教师教学时就可给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为其模拟不同的场景,让其扮演不同角色,情境中药包含德育内容,组织学生加入到练习中。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的优势便是学生参与时,能够持续丰富个人情感方面的体验,可以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懂得关心他人、关心他人,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品质。比如,教师给学生讲解“friend”的单元内容时,就可以邀请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扮演朋友,二人分别是学生和同桌,设计的情境为其中一位同学因生病,请假了很多天。今天,是病号后的第一天上学,同桌此时会如何表现,两位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自行设计对话。与此同时,学生表演完毕之后,其他学生对此进行点评。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对于友谊将会有更深的认识,体会到班级和谐的重要性。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推己及彼,使其将对同学的爱心,转移到家人身上,学会关爱家人,做一名体贴的孩子,这也是德育育人的重要体现,也可达到德育教学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和小学英语的深度融合,只是德育和某个学科的展现。基于课程思政背景,德育工作的开展仅仅局限于小学英语课程是远远不够的,更不是某任课教师的责任,而是需要教师共同努力。所以,小学英语教师也要转变理念,重视学生小学阶段的关键期,彻底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其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对个人素养有更深的理解。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别从深挖英语教材,探寻德育身影;贯穿课上课下,实现德育衔接;创建情境课堂,实现品德教育三方面着手,希望能够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最终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谢留莉.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J].吉林教育,2024,(31):57-59.
[2]许榕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路径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4,(28):20-22.
[3]唐聪聪.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情境教学与德育渗透融合研究[J].中学生英语,2024,(28):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