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效性提升的路径探索与实践研究

作者

吴春兰 祁丽君

海西州开放大学 海西德令哈 817000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开放大学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英语课程承担着语言教学与价值塑造的双重任务。然而,当前开放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思政资源分散、教学模式难以兼顾思政与语言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课程思政不仅仅是‘课程’的思政,而是一个大概念,是对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教学体系建设、教材建设、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评价激励等的一体化设计”[1]。因此,探索提升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效性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思政资源系统化开发

(一)主题模块建设

围绕国家认同、社会责任、文化传承、职业素养、国际视野等 5大维度,开发 20 个主题思政模块。以国家认同维度为例,可设计“中国发展成就英语解读”主题模块,选取我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相关英文报道、文献等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认知与自豪感。“受众意识是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关键要素,亟须得到更多关注”[2]。通过系统的主题模块教学,实现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与接受程度显著提高。

(二)多模态资源整合

搭建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平台,集成双语思政语料库。该语料库涵盖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模态资源,如包含思政元素的英文演讲视频、经典文学作品双语对照文本等。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在平台上搜索、调用相关资源。同时,开放大学资源平台设置互动交流板块,学生可分享学习心得,教师也可及时更新、补充资源,形成动态发展的资源库。这一整合方式打破了传统单一资源模式的局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

三、打造线上 + 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思政渗透率量化管控

(一) 线上渗透设计

1. 资源层搭建

利用国家开放大学网上传微课视频时,嵌入“中华文化关键词英文解读”系列内容,预习指导中设置“用英语讲述家乡非遗”任务,使课程资源成为思政语言输入的载体,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探索与传承热情。

2. 互动层设计

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开展“分支叙事”活动,例如设计“国际志愿者服务”情景对话任务,不同选择分支对应“团队合作”“文化包容”等思政点,实现语言训练与价值观引导同步 , 让学生在互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

(二)线下实践闭环

1. 单元任务链构建

每单元设置语言输出 + 价值践行任务。以“一带一路”主题单元为例,线下布置简单英文提案撰写 + 本地外贸企业调研任务。小组合作完成提案,实地走访企业记录需求,形成“语言输出→价值践行→反思提升”闭环,将开放合作理念转化为实践行动。

2. 双线衔接机制

线上平台开设调研心得英语分享社区,学生完成实地调研后,将调研过程中的收获、感悟等制作成英语视频上传至社区。教师从语言准

确性和思政深度双维度进行点评,肯定正确观点并纠正偏差认知。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论、交流,强化线上线下协同效应,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与实践体验。

(三)双驱动量化管控

1. 线上管控

通过平台后台统计思政要素任务完成率,如“中华文化关键词英文解读”学习任务、“分支叙事”活动参与情况等,确保思政要素在课程中的渗透率达到 85% 且可量化。对于未按时完成任务或完成质量不达标的学生,教师通过平台提醒并提供针对性辅导,督促学生完成思政学习任务,保障线上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

2. 线下管控

建立“任务档案袋”,收录学生的提案文本、调研记录、小组讨论报告等。从职场素养提升角度,观察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变化。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维度,分析学生在实践任务中对相关价值观的贯彻情况。通过对档案袋内容的整理与分析,全面呈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形成双线混合模式的效果闭环。

四、建立四维评价体系,孵化双师型团队

(一)四维动态评价

建立“认知内化—情感认同—行为外化—价值塑造”的量化指标体系。利用学习通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以及自建英语思政评价模型分析技术,追踪思政成效。开发“课程思政知识图谱测试”,通过设置与思政主题模块相关的问题,考查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促进认知内化。设计社会实践积分制,学生参与各类与思政主题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文化交流志愿服务等,根据活动表现获得相应积分,推动行为外化。

(二) 教师评价改革

建立英语 + 思政跨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案例竞赛。教师围绕公共英语教学内容,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参赛。如在讲解旅游相关英语内容时,设计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特色旅游景点并传播景点背后文化内涵的教学案例。优秀案例纳入“ i1+N 框架资源池,供全体教师学习、借鉴。同时,鼓励教师参加思政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提升自身思政素养与教学能力,推动双师型团队建设。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开放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效性提升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从课程思政资源系统化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及四维评价体系建立与双师型团队孵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这些举措相互关联、协同作用,有望解决当前开放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武世兴,2024,深入推进外语教育改革,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4(2):3-5。

2. 崔琳琳,2023,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受众意识培养研究[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3(4):27-33。

作者简介:吴春兰(1978-),女,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祁丽君(1995-),女,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青海开放大学 2025 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效性提升的路径探索与实践研究》,一般项目,海西开大。